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班集体建设
宽容的教育功能

宽容的教育功能

钟继芳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宽容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高层次的教育态度。它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虚怀若谷,心里容得下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未成年人,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不足是正常的。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少加些指责、批评,多一些循循善诱。切忌与学生计较,粗暴地训斥学生,这样将导致学生疏远你、敌视你。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教师人格美的体现,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保持温和宽容的心态是相当重要的,需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宽容与教育主体性相符合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和独特品质,这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教师的宽容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心情了。记得开学的前几周,学生的保洁意识比较差,经常有纸掉在地面或垃圾篓的外边上,也曾看到有同学向垃圾筒投掷纸团的现象。我先试探性地问有没有学生敢于承认是自己干的,在如我所料的一片沉默之后,我告诉学生:教室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爱护教室环境是每个同学的责任,也是我们自身素质的体现”。对于乱扔垃圾的同学,亦同学教育谈心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老师对这件事很重视。对于后半学期,教室的卫生情况明显好转。通过这件事,我也感受到:用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效果更好。

二、宽容和发展学生个性相结合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乖巧的孩子总是受到老师和社会的普遍赞赏。学校和老师所要求的好学生大多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形象,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动辄十几条,几十条的规章制度,过多过滥的条条框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学校的纪律和老师的要求往往是对孩子气的否定和成人文化的肯定,在清除孩子气中,学生的个性连同孩子气一同抹杀了。我们教师应该有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认识学生某一时期的成长特征,认可他们这一时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让儿童保持该年龄段的天性。我带的班级是物生普通班。其中有一个孩子是南师附中树人实验班毕业的孩子,孩子很聪明,但很贪玩,上进心不强。针对他爱打篮球这个爱好,我让他在班级内组建了一只篮球队,并且提高自身的篮球水平,老师对他的信任让他很感动很自豪,同时他也体会到要想做好一件事都需要付出努力。这个孩子的学习态度也明显改变了很多,成绩进步显著。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美玉,需要老师去雕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不是处处以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他们,而是用理解和宽容来认可学生的少年天性,再引导和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三、宽容与公正平等相一致

何谓公正平等就是在宽容的问题上对所有的学生平等对待,对同样的行为表现坚持同样的态度,不因行为者的不同而不同,否则极易导致部分学生的对立情绪。平等原则和因材施教并不矛盾,它体现了一种平等、民主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思想,并不妨碍教师因人而异地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对待每一个孩子,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才能说平等;对待问题学生,要做到允许孩子犯错”,给他一个台阶,才算是宽容。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但对待一个差生,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疾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差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只要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不比优生差。

四、宽容与严格要求相统一

宽容应有一定的限度,过度了就成了纵容了。该严格时要严格。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师爱不等于母爱,严格不等于厉害。在严格要求又热情爱护中,要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充满爱的严与表现为严的爱相结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理解,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因而老师在严格要求之中,要体现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师生关系,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们要容忍学生犯错误,不要漠视学生的上进心。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呵斥、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身心和人格。但宽容时要遵循底线原则,所谓底线就是指宽容必须要有一定的最低要求,对达到了最低要求的行为表现可以持宽容态度,而对没有达到底线的行为表现,则不能有丝毫的宽容。换句话说,宽容绝不是无原则地滥做好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味退让,无原则的宽容必然会导致纪律的松散、道德的沦丧。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五、宽容与改正错误相呼应

正确对待学生犯错。学生犯错应分情况而处理。对于非原则性的小错误,尽量宽容对待。我一般发现学生第一次犯小错,都是装作视而不见,但实际上学生应明白老师已知道,会自觉改正。这一点上我是充分信任我的学生的,并给其一个改正的机会。一旦发现其第二次犯错,此时应作必要的提醒,让其感到内疚、自责。极个别第三次再犯,一定要克制自己烦躁、失望等不良情绪,冷静地分析原因,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能因自己的权威受到触动,认为丢了面子,把心中的怒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而对于原则性错误应旗帜鲜明反对。但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态度诚恳地客观评价,就事论事,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简明扼要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或许,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令人生气万分,但宽容远胜过指责和批评,在宽容之下、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改正其错误,而决不是表面的顺从。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它既不是消极的放任自流,也不是有意回避矛盾,它和严肃批评一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冷静反省,认识缺点,从而改正错误。既然批评和宽容的最终目的一样,而经常批评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用宽容对待学生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那么,我们对学生少进行些批评,多给予宽容不是更容易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吗?

多一份宽容,就是给孩子提供思考和自省的机会;多一份宽容,就是充分施行教学民主;多一份宽容,就是体现教师海纳百川的胸怀。让宽容如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吧!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