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班集体建设
陪你同行,伴你成长——高三(1)班 刘亚楠

陪你同行,伴你成长

高三(1)班  刘亚楠

忙忙碌碌又是一个学期,我始终坚持“陪你同行,伴你成长”的理念。说实话,即使到高考结束,有些孩子我仍然摸不透,也走不近他们的真心。我能做的就是加大情感的投入,不计回报,因为学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但越是这样,才越需要加大情感的投入。对学生给我的伤害一笑了之,但是对他们取得的进步不可忽视。不过庆幸的是短短一学期,我又顺利走近了几个小伙伴。

现在学生的表现是他过去多年积累的结果。凡事都有前因才有后果,有时我们单独去看一个学生的表现,会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正常的学生怎么会那样呢?但是,如果把他放到一个他所处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中去看,从他成长的历程去看,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那样,一切都可以得到解释了,我们也就理解了学生。只有找到了学生行为异常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高一时我只是刘同学的任课老师,当时带了七个班,所以对他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只是注意到这个人天天闷闷的,总是一脸的不开心。高二时我成了他的班主任,对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渐渐明白他的独特源于他特别的家庭。一开始我发现他课间总是在睡觉,后来发现他在自习课甚至正规的课堂上也会瞌睡,再后来,我与他有了一次彻底的长谈才得知,他母亲又生产了,他每天晚上回家需要照顾幼小的二弟,再加上写作业,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我很是惊讶,心想这是什么样的父母,生了小儿子还要生小三子!现在又要让课业压力如此大的刘同学自己照顾二弟!后来一天晚上我在学校备课,大概九点左右,他给我发信息,说:“老师,我有些话想跟你说,但是希望你能答应我听完不去找我的家长。我初三的时候我妈去美国生二胎,他们之前问我想不想要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我说不想要。他们根本没有理我。我一直梦想着考金中,但初三上学期的一次考试我考的很差,我爸来接我回家,我非常讨厌和他单独待在一起,而他之后说的话让我心情更差。他说‘我只有你一个儿子’,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甚至不知道我该想什么。他不允许我学习超过十点半,还不停的嘲讽我质疑我。我晚上就用台灯在被窝里面看书,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金中。有一次考试我考的很差,我爸像以前一样隔三差五神经病一次,晚上我心情非常糟糕。我到校只要十分钟,但是每天早上六点他就喊我起床去上学,我当时骑在自行车上就想把自己撞死的感觉。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想象着别人的父母会是怎么样的。高二他们又给我惊喜,又生了一个,这次问都没问我,我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即便如此我还是有段时间真的精神有问题,想法非常病态极端。原本我和我爸还吵架,现在我也不吵了,基本不说话,也不再一起吃饭。最近我爸跟我讲等我上大学就不养我了。我表面上笑着说‘18岁前你也没养好啊’,晚上我躲在棉被里哭,我憋太久了,我不行了,我必须要讲给一个人听。”

言语之中,他讨厌自己的父亲,觉得他是那么固执、那么没有人情味,对自己是如此的无情,所以在叙述中他大部分时间是用“他”字称呼自己的父亲。但是仔细品味他说的话,我发现其实他很依赖自己的父亲,他很想从父亲那里得到更多的爱,但是父亲的固执与决绝让自尊心极强的他开不了口,只好把这些都压抑在内心深处。后来又当面和他聊了几次,原来他的父亲是一名主任医师,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父亲还是很佩服的,也许是对父亲的误解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虽然刘同学不希望我和他家人说,但我想很有必要和他父亲见一面,作为父母,他们有知情权,需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见到他父亲,我发现他其实一个不善言语的人,通过交谈发现他的确有些固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也在努力寻找和解的方法,但似乎不知道如何表达。我和刘爸爸简单的说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告诉他刘同学其实很崇拜他,很希望从父亲这儿得到更多的爱。我建议刘爸爸多和刘同学交流,可以不说话,就简简单单陪他吃顿饭、打打球、去骑行,投其所好,默默陪伴也许能让刘同学感受到父亲其实是爱他的。

伤害是双向的,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之后我和刘同学又沟通了几次,他自我感觉成熟,我就建议他把自己的父母当做大孩子看待,退一步,主动创造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机会,比如在家吃饭等等。凭直觉我想刘同学可能并不会去做,但我想多和他聊天或许可以让他感觉充实些,生活不再那么孤僻。他喜欢独处,这点和我很像,所以我知道独处可以让人变得越来越安静,但心中也会有莫名的压抑。所以我建议他尝试和乐观外向的人交流,和快乐的人待在一起,时间久了,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阳光,他似乎很有同感。现在,他隔三差五的会主动与我交流,有一次不知不觉聊了近两个小时。

在所有的教育方法中,情感的投入是最重要的,因为规则不讲人情。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建议与做法有没有效果,但是我知道我们变得更加熟悉了,可以想到什么说什么,像朋友一样的交流。他不开心,我就坐在旁边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这对于刘同学而言或许就够了。当然,倾听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情感的投入,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听者,是我接下来要特别认真思考的事情!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