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中学疫情防控系列班会课 ——“如果我是……”高二(3)班公开班会
“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一句引言,带着我们走进了此次高二(3)班防疫主题班会——“如果我是 ”。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学校停课,多国封城,各行各业的人们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与压力。在2019年4月30日的公开班会上,班主任孙凯老师设立了三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们设身处地,联系自身,谈谈疫情之下面对病毒,面对升学就业,面对规划重启有着怎样的选择与思考。 此次班会,同学们假想自己是武汉的高三学生,讨论了在疫情期间的心路历程,交流了自己面对生命、面对学业的选择;假想自己是境外留学生,开展了“留学生应不应该回国”的激烈辩论;假想自己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分享了面对延迟复工企业裁员等就业问题会有怎样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孙老师课前发下去的背景资料,课上播放的视频以及不断的引导与总结,让全班同学收获颇丰,增强了面对疫情的责任心、同理心、使命感,理解了对自己、他人以及国家负责任的内涵,提高了理性分析、规划未来、科学决策的本领,让大家能够有信心和能力去面对今后人生的一次次重大事件,完成一个又一个人生考题。
环节一:我是武汉的高三学生 情形之一:身体健康,未染新冠肺炎。突遇疫情,身处“震中”,“我”有怎样的心路历程?教师总结:灾难突降,应对不当,人可能会崩溃、无奈与迷茫;应对得当,人也可能会坚强、勇敢与担当;身处武汉的袁康意选择了勇敢面对,奋力向上,祝福母亲,鼓励自己,你的选择是什么? 情形之二:感染新冠肺炎,住进方舱医院。不幸中招,学习还重要吗?展示案例:在方舱医院备考的“杨一帆”。并非每个人都是幸运儿,人生路上总会有困难、挫折,甚至是灾难等着,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但是“有事不怕事”,科学理性的应对,也是我们当代公民应有的素质。 阅读《武汉高三学生:曾经崩溃,如今都在尽力重回正轨》,灾难何时降临,谁都不知道!虽然我们无法身临其境,但是大家可以感同身受。想象力带我们到武汉近距离感受死亡威胁,同理心让我们感觉到高三学子的艰难坚持。灾难是否可怕不仅取决于灾难本身,更取决于我们的应对。
环节二:我是海外的留学生 微型辩论:正方——留学生现在应该回国 反方——留学生现在不该回国 对留学生而言,现在回与不回是个从未有过的大问题。思考这个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从现实的利益考量,也要从自己长远的规划去看;既要看到回国后的安全,也要先考虑归途中的风险;既要想到自己、家庭,也要顾及民众、国家;回与不回看似是自己的事情,实则当下已经远超个体。危机决策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理性与情感,个人与国家,成本与收益……学会多渠道收集信息,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学会批判性的思考都是形成科学的危机决策的手段与途径。播放央视视频《回家》。
环节三:我是大四的毕业生 你是2020毕业的大四学生,学校延迟开学,可是毕业设计还没完成;年前开始了实习,但是节后一直延迟复工,企业还在裁员;秋招已经结束,春招又在延后……最难求职季,你如何成功“突围”? 活动:结合国家政策,在A4纸上重写“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并且写出此次疫情给自己将来生涯规划带来的人生启示。相关政策: 【1】努力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 【2】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 【3】对湖北高校和湖北籍毕业生采取针对性援助 【4】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5】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比去年增加18.9万 【6】3月各地各高校将举办近2万场各级各类网上招聘活动 在我们的生涯规划中没有像疫情这样灾难的位置,但当它们降临时,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规划。机遇总是留给适应变化的人,灾难在风险之中也孕育着巨大的机会,只是我们需要一双慧眼去识别罢了。职业生涯是应该规划的,但是计划遇上变化,特别是自身或环境的重大变化时,规划也应该适应变化。
孙老师课前发下去的背景资料,课上播放的视频以及不断的引导与总结,让全班同学收获颇丰,增强了面对疫情的责任心、同理心、使命感,理解了对自己、他人以及国家负责任的内涵,提高了理性分析、规划未来、科学决策的本领,让大家能够有信心和能力去面对今后人生的一次次重大事件,完成一个又一个人生考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