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中美高二1班的翁歆迪,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不负时代,用雷锋精神点亮青春”。雷锋同志,原名雷正兴,是一名平凡而又不甘平凡的解放军战士,他1960奶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热潮。
从雷锋同志牺牲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雷锋?我想,在他写下的诗中,我们能找到答案。“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是啊!当我们看到好人好事时,会不自觉地说出“雷锋”的名字;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会呼唤他的名字;当我们帮助他人后,我们会留下他的名字。“雷锋”,这个闪亮的名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云南,彩云之南。古人曾用“彩云南现”来形容这片美丽的红土高原。这是人们心中美丽而清澈的地方。然而,在遥远的滇藏交界之处,在这样一片美丽、神奇,如同梦一般的地方,许多那里的人们却无暇欣赏这些壮美的景象。澜沧江畔寒风呼啸,身处高海拔山区的孩子们感受到的只有极度的寒冷。不知大家还记得寒假前我们曾发起的闲置冬衣、冬被募集吗?中美班爱心小分队联合校团委、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将家中闲置、可以再利用的冬衣、冬被、毛衣、毛裤、帽子、手套等捐赠给山区的孩子们,倡议发出后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短短一天的时间,汇贤楼一楼会议室里就堆满了款式各异、叠放整齐的冬衣、冬裤。这满满的31箱衣物与全体金中师生的爱心一起,寄到了云南,寄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大家的支持与热情远超我们的预期。与此同时,我们得到了以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为代表的集团校的大力支持。大家温暖助人的爱心善举聚沙成塔,这正是雷锋精神的真实写照。 撰稿:中美高二1班翁歆迪、中美高一1班汪佳晛 审核:赵巧林
时代在进步,雷锋精神不断丰富与升华,它的“向上”“向善”的本质追求却始终不变。2021年南京突发的新冠疫情,我们见证了无数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实践者:每一位奔赴在前线的医护人员,诠释救死扶伤、人间大爱;穿着单薄的“铠甲”,屹立在防疫前线的小区物业、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是这场战疫中最美丽的风景;人民警察、环卫工人、公共交通,是这场战疫中坚强的盾牌,在无声地守候;可敬的老师架起空中课堂,在线上播撒汗水和希望;辛勤的物业和保安值班消杀,等候我们回家......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雷锋”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对我们金中学子来说,“雷锋日”不仅仅是3月5日这天,而是365天中的每个日夜。今年寒假,我们就很好的践行了雷锋精神,下面有请汪佳晛同学来介绍一下。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江苏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一个集齐了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诗情画意的地方。然而我们可能不会想到,在距我们仅两百多公里的泗阳,那里的孩子们同样需要我们的帮助。于是,金陵中学中美班高一年级的26位同学组建了教育帮扶团队,积极募集助学善款,前往泗阳县开展教育帮扶共建活动,你们的帮助,让那些有梦想的孩子,感受到了温暖与关爱,你们的帮助,给予了他们追逐梦想的可能。同样,运动会上,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充分诠释了“肩负使命有担当”赤子力量;在医院大厅,金中志愿者用轻柔的音乐,缓解病患的焦虑;熹微晨光中,你和环卫工人一起清洁这个城市的角落;美食节上,你尽情吆喝义卖帮助贫困学子;敬老院里,同学们看望老人的身影还历历在目......在向上、向善的路上,金中学子以前会,现在会,未来也会全力奔跑。
南京与云南相隔千里,但我们同呼吸,共命运,跨越时空,一起向未来。这穿越时空的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我们当代少年,会在新征程中以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延续雷锋精神,点亮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