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尼山圣境
“至圣”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以孔子思想为核心形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智慧的结晶。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成为历代儒客朝拜之圣地。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故事,学习七十二贤廊典故里的哲理,登大学之道,行拜师礼,观看《金声玉振》演出,感受明礼的典雅生活方式,身临其境融入中华千年礼乐文明的灿烂历程。
高二(9)班 朱俊韬
在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圣境,行走在高大的孔子像下,在震撼之余却又是那么的亲切,七十多米高的先贤拱手而立,俯视众生。着汉服,行师礼。孔子像下的拜师礼,是我们时隔两千年的回望,庄严肃立,是对老师的深深崇敬。“仁、义、礼、智、信”是孔家的核心思想,了明何而为人,至于君子圣贤。伫足水边遥望千年,孔子依旧还是我们的老师。
高二(9)班 田野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句话出自《孟子·万章下》。“金声玉振”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的音乐,赞誉孔子集古圣贤之大成。我们观看了《金声玉振》演出,整个演出分为启蒙开智、少年授读、君子加冠、大婚仪典、习礼修德、齐家治世等若干个篇章,美轮美奂的场景变幻,诗、乐、舞等中国古典艺术美学与当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演绎出孔子“由凡入圣”的过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明礼的典雅生活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余音绕梁的美感。
高二(13)班 张昕睿
尼山大学堂内部有代表儒家“五常”的“仁义礼智信”五个厅,内饰华丽而精美。同时我们在大学堂内部也欣赏了《金声玉振》演出,音乐优美动听,舞台效果宏伟壮观,以“世界的孔子”和“孔子的世界”作为立意方向,以四季更迭、人生九大阶段所涉及的重要仪式为主轴线,展现圣贤君子由凡入圣的过程。在“明礼”体验中,让“明礼生活方式”回归当代人心,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二(10)班 吴鑫媛
《金声玉振》——灯光暗去的那一刻,我们仿佛被卷入了时空的漩涡,回到了古代,从稚嫩的童声,到甜美的豆蔻少女的嗓音,再到成年拜师礼中富有少年朝气的男声,女子髻礼成,男子冠礼始,而后步入婚姻阶段、年老阶段,如今的我们依旧修身养性,学习《论语》,是一种跨越千年的延续。
DAY 2:泰山之行
“五岳”之首泰山,是我国首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素有“天下第一山”之称。同学们从天地广场到索道,从南天门一路爬上玉皇顶,再相伴着步行下山,每个人都沉浸其中,感叹泰山威严、天地苍茫。
泰山对中华文化影响甚远,它地处中华文化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历代君王及文人墨客都在泰山上留下自己的诗文墨宝。置身其中,年轻的金中学子也不由得诗兴大发:
初临泰山,未觉其壮美,然于缆车之上,望万水千石于脚下,白星点点于青翠,始觉其意;于玉皇顶,览群峰并立,云雾缭绕,近有奇峰怪石,远有城镇人烟,饱饮山风阵阵,亦有意气风发之感。吞吐豪气于胸襟,方有顶天立地,盖世英雄之姿,终晓其五岳之首之誉。
——高二(9)班 陆瑭
Day2:学生感受
高二(9)班 孟楸凯
泰山因其壮丽绝美的风景,亦或是因包容兼收的文化向来受历代帝王与文人墨客所青睐。
从天地广场到索道,再至南天门,最后到其顶峰。一路皆能听到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与对登顶的无限期待。深邃的峡谷,与缆车擦肩而过的松树,是大家对泰山的记忆,也是大家青春的美好痕迹。
至玉皇顶,站在崖边,眺望远方,屏息凝神。这一刻,时间仿佛已经静止,每个人都沉浸于威严的泰山和苍茫的天地之中。只有峡谷中自由嬉戏的飞鸟,才能将我们的灵魂拉回。
古道,栈道,索道。每一条路有每一条路的风景,且走且停且观。真正重要的,是认可自己的选择,欣赏沿途的风景,且持续地,坚强地走下去。
高二(13)班 张昕睿
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
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美景。山石嶙峋,树木葱茏,空气清新。不时有人们高声呼喊着“泰山好山”,让整个山脉都回荡着欢声笑语。在半山腰我们参观了天街和玉皇顶。从天街往下看,可以看到整个泰安市的美景。而玉皇顶则是泰山的最高点,站在那里,感觉仿佛能够俯瞰整个世界。而随后前往的南天门、岱庙和五龙潭等景点,这些地方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DAY 3:曲阜“三孔”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研学第三天,同学们早早的就出发了,踏上了探寻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儒家文化的传承之旅。
朝圣孔庙:参观“天下第一”文庙,了解儒家文化传承、体会古建筑风采,探寻儒学崇拜圣地
探秘孔府:孔府被称为“天下第一贵族邸”,这是孔子后裔嫡长子孙居住和办公的场所。
敬拜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所在之处。林内 古木参天,有享殿等建筑,石刻众多,其中立有历代颂扬孔子的碑刻。
Day3:学生感受
高二(9)班 朱俊韬
孔庙,是中国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圣地,华丽的建筑群,令每一个人叹为观止,牌匾、石碑、宫殿、庙宇,展现的除工匠智慧之外,便是孔子这位圣人在悠悠历史长河之中的永恒地矗立。
孔府,乃天下第一大家,衍圣公的封号,久久长存,无论朝代怎样更替,孔家因孔子的存在而永远受人爱戴,家教的严格,家风的优良,家训的严明,让孔家也是人才辈出,未曾落寞。
孔林,孔子家族墓,却不用“陵”字,一是因为其又名“至圣林”,一是因为其“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圣人已逝,但走过这片齐鲁大地的千万儒生们,将踏着孔子师徒的脚步,将那木铎金声传遍中华大地。
高二(9)班 朱薛睿
孔庙,一路松柏相伴,整个庙宇气势恢宏,十三碑上记载着不同的内容,真草隶篆,座座不同,风格笔法,各有千秋。圣迹殿里存放以孔子的经历和故事为题材雕成的连环画石刻图。后人将这位先贤的理想和追求刻于世上,让来者永远铭记这位引路人。
孔府,这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其中后花园那一幅名为“金光大道”的壁画,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孔林,松柏森森,无数的孔家子弟长眠于此,而那位先贤,也沉睡于中。
想起一句话:
松者,山魂也,送暑迎寒。
云者,众生也,苍生如海。
这大概是为何,后人植松成林,伴以云海,缅怀先人。
高二(9)班 樊宇珂
穿过荫蔽的甬道,进入眼帘的便是孔府连绵的红墙和挺立的松柏。繁复的屋檐相互掩映,呈钩心斗角之势,在阳光下泛出金黄的光芒。三五成群的人们分散在各处,随着我们的前进逐渐汇聚在一起,变成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起汇集到最中央的太威殿之下,布满了整个平台。然而人们的喧闹只似乎加剧了骄阳下的燥热,并没有破坏大殿的庄严,喧嚣的环境和静谧的气场仿佛被记忆割裂开来,成为两个世界。从台阶上向上望去,有飞鸟从檐角下穿过,翅膀时不时反射出亮光,却与壮阔的背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金红的太威殿添上一分灵动的神韵。
尼山圣境钟声玉振、绚烂的灯火似繁星点亮夜空;泰山之巅红绸高挂、虔诚的愿望随笔尖沙沙落于纸上;“三孔”琅琅论语铿然有声、我们将先贤的智慧反复品读;在小小幕布上有跃动的皮影,在块块竹片间有翻飞的尼龙……三天的时间足以让我们爱上这几座城。
当我们发自内心地在山头高呼,当我们望着先人落下的足迹暗自感慨,当我们笑着踏上下一站的路,研学旅行的意义皆尽于此。
高二(13)班 宋昕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