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备受高一年级学生期待的“医结金南”名师科普系列社团课如期开讲。
“医结金南”名师科普系列社团以其阵容强大的授课团队、科学系统的选题内容,在金陵中学收获了一批心怀医学梦想的“铁杆粉丝”。选课系统开放后,仅仅几秒钟社团名额就被一抢而空。
新学期,首位走上“医结金南”讲台的大咖来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陈明龙教授。
大咖简介
陈明龙教授长期致力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治,在国际上首创持续性房颤的个性化消融策略,其团队相关研究成果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课堂上,陈教授首先带着同学们感受自己心脏的跳动,从体验入手,进一步讲解心脏的基本结构、心脏的“水路”、“电路”、心脏的功能。他以门作比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什么是瓣膜狭窄和反流。同时,在介绍心脏的“水路”与“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更科学的方式认识常见的冠心病和心律失常。
最后,陈教授与在场的四十位医学爱好者进行互动问答,并热情欢迎同学们报考南京医科大学。
听课过程中,高一年级的“萌新”们不仅听得认真,更记得细致,人均满满两页的笔记或许正是他们中一些人走上医学之路的起点。在探秘神奇心脏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心脏结构之美,更跟随着权威的“知心人”陈教授一起,探索了自己的生涯发展道路。
学生感受
一个小时的讲座让我们仍感到意犹未尽。
听讲座的感受是美妙的,如果用我朋友的一句话来描述,就是:“这是有东西的。”我认为这样说很贴切,讲座中包含了大量学术知识——选择“医结金南”社团的我们多多少少对医学有些知识储备,可一场讲座下来,我认为重要的新知识还是记满了整整两页——我们为能充实自己而快乐。
讲座同时也聚焦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心脏搭桥”、“支架”、“心里噔噔的”等这些词,很多人常用却不能描述其准确含义。而如今我们能“知其所以然”,摆脱了这种尴尬。
此外,陈教授提出的一些健康生活的建议,也刷新了我们的认识。总而言之,我们收获颇丰,且已在期待下一次社团课了。
高一7班 苏绎闲
讲座之前,我们对心脏的认识仅限于生物书上浅显的介绍,对这个人体重要且精密的器官一知半解。大家带着探索新知的渴望与好奇,走进陈教授的讲座。过程中,陈教授的PPT图文并茂,风趣幽默,将复杂生涩的心脏构造比作楼房,将心脏每一部分的功能类比为房屋不同结构在人类生活的作用,使人一目了然,更容易识记。陈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现代医学,教同学们如何判断常见的心脏疾病。我们不仅了解了微创、支架、溶栓等医学专有名词,还更加爱惜我们的心脏。我想这是陈教授来给我们高中生授课的原因,也是“医学科普教育基地”的意义所在。
高一9班 夏阅
写在最后
今年是金陵中学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共建“医学科普教育基地”的元年,同时也是金陵中学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署“党建统领·医校合作”共建协议后,深入开展共建合作的第二年。继2022年向南京医科大学输送30名优质生源后,我校2023年又有26位学子在南京医科大学圆了学医梦。在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依托南京医科大学专业的科教力量,一批批立志成为人民健康守护者的金中人正在快速成长,为书写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