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在班会和国旗下讲话中进行了多场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同学们在同龄人的发言和活动中认真思考、畅所欲言,深刻认识到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践行青春责任。
班会
青春低碳:高中生的疗愈力
高一(9)班举行了一场“青春低碳——高中生的疗愈力”主题公开班会课。面对地球的环境污染问题,同学们用40分钟的时间,从身边出发,从小事出发,热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一:求医问药
高小栋和陆子宜同学以“地球问诊”的情景剧形式,借地球的口吻剖析了人类给地球带来的环境问题——嶙峋的大地,污浊的空气,难以消化的白色垃圾……当这些熟悉的一幕幕以全新的形式向同学们扑面而来,再次引发了大家的深思。
活动二&三:病情诊断&医术进修
生活中有哪些高碳行为?接下来的两个环节,同学们进行了高碳行为小组探究和减排知识竞答。从校内生活到校外生活,同学们找到了生活中各种“高碳行为”——有校内生活中过度浪费的纸张、忘记关掉的电教设备、午餐期间倒掉的食物,也有校外生活中屡禁不止的秸秆焚烧、未合规处理的工业“三废”、被过度依赖的私家车和滥用的一次性用品……随着列举的问题越来越多,同学们逐渐认识到了每
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会慢慢影响着我们的地球。
紧接着的竞答环节中,为了赢得治疗环节需要使用的“疗愈力”树叶,同学们接二连三地拋出自己的答案。从信手拈来的可再生能源,到第一次直观了解到的“碳排放”规模数据,同学们在知识竞答中进一步了解了低碳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掌握了更多低碳生活小技巧。
活动四:对症下药(小组讨论)
问题重重如何应对?保护环境,青春责任!经历过竞争激烈的知识竞答后,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把刚刚掌握的低碳生活小技巧予以实践。他们把在小组合作中想到的针对性环保举措和建议写在了从知识竞答中赢得的“疗愈力”树叶上,全班合力共同浇灌出了一棵“环保树”。随着原本枯瘦的枝条逐渐被绿叶缀满,这节班会课也接近尾声。
小组研究探讨与班级竞答等多种别开生面的活动默契配合,不仅调动了同学们对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也促发了同学们积极思考与合作研学。全新的形式、新颖的流程,这节班会课将同学们引入了身体力行保护环境的大议题中。青春须有为!环保是时代命题,生逢此时,应有所为。经过一节课的研讨与交流,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种下了责任的种子:呵护身边的每一寸天地,金中少年义不容辞!
学生感想
周一收到周四要开公开班会课的消息,准备时间并不充裕,但是大家都跃跃欲试。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地球的扮演者高小栋同学胳膊上打着石膏、拄着拐上台,我们的内心是震惊的。满是伤痕的“地球母亲”的独白,对生活中高碳活动的反思,以及最后为地球“对症下药”,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更形象化的方式敲响了我们心中的警钟。作为班会课,今天的活动是有趣的、轻松的,但作为刻不容缓的时代议题,“低碳”行动应该是严肃的。下课铃响了,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已播下了“低碳”的种子。
——高一9班 程澄
国旗下讲话
克俭于家 克勤于邦
在9月25日的国旗下讲话中,团委学生会管理部副部长、高二(6)班的陈韵同学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克俭于家 克勤于邦”的发言。在她的提醒下,同学们意识到,随手关闭空教室的电器,用答题卡背面充当草稿纸,节约学校提供的卫生纸,按需点餐等这些我们可以做到的小事,都是践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如是说道。由此可见:厉行节约,自古有之。但在人民物质文化需要日益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当下,每每提及节约,总有人不以为意。事实上,面对有限的资源,唯有有节制的消费,才能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的每一次忽视都会给浪费以可乘之机,每一次关注都会让节约成为靓丽的风景线。首先,关注用电。电是我们生活中消耗最多的能源之一,细数教室里的设备,似乎每一样都离不开电。但电也恰恰是我们最容易浪费的资源:每次大课间,教室的空调、投影是否有人关闭?每晚放学后,空无一人的教室是否灯火通明?此刻在你的教室里,又有多少度电正在偷偷溜走?消耗一度电很容易,但产生一度电却很不容易:每消耗310克煤炭以及4升净水、190克柴油和59克天然气,才会产生1度电;要630立方米的水才能产生1度电;一块250瓦的光伏板要整整晒4个小时才能产生1度电。当我们算起这笔账时,是否会想要主动关上离自己最近的开关?其次,关注用水。根据我的观察,在每日打扫卫生时,总有同学习惯于花很长时间将拖把彻底洗干净后再拿出水池。但其实学校在许多水池旁边都配备了桶,如果我们能先用桶接水再清洗拖把,这一小小的改变又会节省多少水资源?再次,关注用纸。我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纸张,试卷、答题卡、草稿纸,每一样我们都有厚厚一摞。但如果我们仔细回想,又有多少草稿纸只被写了几笔就扔进了垃圾桶?如果我们将单面答题卡装订成册,是否可以实现纸张的循环再利用?与此同时,卫生间的纸消耗速度也很快,但这种消耗背后不只是使用,也有浪费。是否有卫生纸被生拉硬拽出来后,未曾使用就被弃置一边?并不是每所学校都会为学生提供卫生纸,面对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方便和对我们的关心,我们更应当心怀感恩、学会节制。最后,关注用餐。你是否观察到食堂中会有同学将近乎半盘的饭菜直接倒入桶中?这种浪费其实可以从源头避免:吃多少打多少、按需点餐,最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最实际的节约功效。
走在校园内,我们是金中学子;走出校门后,我们是社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勤于用行动践行节俭理念。外出时,在短途路程中选择步行、骑车等方式,在长途路程中选择地铁、公交等方式,通过绿色出行助力节能环保。购物时,随身携带环保布袋,少用、不用塑料袋。在家时,及时拔下充电器,洗碗时少用洗涤剂或使用环保型的厨房洗涤剂。
上述这些细小的举动,于个人是勤俭节约,于国家是贯彻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理念,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的必由之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他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近年来,我国不断付诸行动,从不断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到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从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到加快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步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系列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加速实践,绿色已逐渐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怀着这份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景,在此,我想向各位同学发出号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让节俭朴素成为我们的传家宝!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