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团委工作
回望一九三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望1937

19371211日,南京的天气寒冷异常,人们的心情也是格外沉重,日本军队已经兵临城下,紫金山、雨花台等地炮声隆隆、激战不断。两天之后,南京沦陷。大批难民涌入拉贝先生等人组织的国际安全区,寻求庇护。此时的南京,哪里会有真正的安全之所?从江东门到汉中门,从雨花台到灵谷寺,从燕子矶到龙江口,无处不是血流成河,遍地尸骸!1937年底的南京城成了一个无比恐怖、可怕的世界,三十万鲜活的生命在为期六周的大屠杀中丧生。中国人民,尤其是南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同时,我们也一直铭记并深深感恩那些在危难中施以援手的友人。拉贝先生、魏特琳女士、威尔逊医生……是他们让1937年的南京城保留了最后的温度

纵观近代历史,原先国人眼中的蕞尔小邦、岛夷之国何以敢并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派兵侵犯我国?无他,敌强我弱!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同时也开始对外扩张,重点进行对中国的侵略。近代国际关系遵循丛林法则,“落后就会挨打”,血泪的历史警醒国人中华崛起的必要!我国向来奉行“我不犯人”的和平主义信条,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惟有壮大国力使中华崛起,才能用实力警戒那些至今不肯承认历史问题的国家。

国家的强盛不仅表现为经济的发达、军事的强大,也反映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领先。有人在总结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的胜利原因时说:战争的胜负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具有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

1937年虽然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历史并不如烟。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前,我校团委和历史教研组组织高一年级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祭扫活动。今年,我校师生还积极参与到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的百城“共上一堂课”国家公祭公开课。公开课围绕“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圆梦中华”三个篇章展开,通过我校师生的讲述,带领广大青少年沉浸式传承历史、传播真相、传递信念。

同学们:居安思危,三十万同胞的鲜血不能白流;警钟长鸣,一百多年的抗争应当铭记。正如高一年级同学在参加完祭扫活动后所说:“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心中百感交集。这段历史从未被忘记,永远被人铭记。”同学们,中华民族的振兴,是金中的责任,是我们的责任!

谢谢大家!

撰稿:孙凯  审核:王友伟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