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梅勇大夫。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树立科学认知,守护身体健康。
今年10月以来,呼吸道传染病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大家可能通过各种新闻报道亦或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了它们的来势汹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指出:今冬明春我国可能面临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流感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持续上升至45.7%,今年“流感”的流行高峰早于往年。同时,今年还出现了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流行,所以目前是流感和支原体肺炎的双重高峰。也正因如此,近期出现了各家医院急诊科、呼吸科和儿科就诊人数爆增的现象,像我工作的急诊科,近一个月的就诊人数就持续保持在高位。面对这一情况,作为高中生,大家能做些什么来守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呢?今天我主要想和大家交流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正确认识各种呼吸道传染病。普通感冒一般是由鼻病毒等感染引起的,通常起病不急,开始会出现嗓子疼、流鼻涕等症状。而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型,往往发病较急,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会高烧39-40℃左右,伴有食欲减退,严重者会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概括来说,流感一般会出现高热并且全身症状比较重。那今年流行的支原体肺炎又是什么呢?肺炎支原体与大家平时熟悉的细菌、病毒不同,它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可被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杀灭。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的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支原体症状包括渐进性干咳、头痛、发热、咽痛,但发热程度高低不一,少数人会出现39-40℃的高烧。
其次,我们该如何避免感染呢?第一,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商场、电影院等,如果一定要去,务必要戴好口罩。第二,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通过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防止细菌、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在去过公共场所等人群密集的环境或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立即洗手。同时,在打喷嚏或咳嗽时也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感染他人。第三,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就容易侵入。如果大家在运动出汗后立马脱衣服,风一吹就很容易受凉。不要温度,只要风度的做法不可取。第四,注意开窗通风。一进入冬季,天气变冷,大家就开始对开窗通风格外抵触。殊不知,正是这样,才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建议大家在课间、放学后把窗户打开多通通风。第五,增强抵抗力。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都是增强抵抗力的好方法,同时建议大家尽量不要熬夜学习,保持充足睡眠。抵抗力还可以通过“吃”来补充,多吃水果,多喝水。洋葱和大蒜等食物具有强效的杀菌功效,可以帮助人体预防流感。
最后,万一感染了怎么办?我们首先要分辨哪些情况需要到医院去。当你出现反复咳嗽、高热不退,精神很差,食欲减退、胸闷、腹泻等明显的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如果不必去医院,我们在居家环境可以做什么呢?一是一定要好好休息。无论你是流感还是感冒,都是身体免疫力下降的表现。你身体在告诉你:你需要休息了,你千万不要和身体对着干。什么叫休息,就是躺下睡觉。因此,大家在新闻中看到的“医院变教室”“边输液边做题”等现象,在我们医生看来都是不可取的做法。二是对症用药。可以考虑选择一些中成药,也可以在发热时可以吃一些退热药。但千万不要盲目服用消炎药,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面对感冒症状时,吃消炎药不仅对病毒没有任何作用,还会提高耐药性。
各位老师、同学,当我们采用科学的自我防护方式,就能提高自身免疫力,进而守护身体健康。而只有当我们保护好自己时,才有能力爱护自己的重要他人。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圆满,谢谢!
撰稿: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梅勇 审核:王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