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新学期快乐!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新学期,心开始”。
四季初始,一切美好向新而生,我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开启充满活力、机遇与无限可能的学习生活。在这里,我想送给各位同学三个关键词,与大家共同迈入新学期,走向心开始。
第一个词是调节——假期已然远去,我们需要从相对松弛回归到井然有序的状态,环境的变化可能会让你产生焦虑、紧张等感受,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应激反应,这一反应恰恰代表了你在调节和适应的过程中,请不要担心,可以在这一段“心理缓冲期”中,利用积极暗示、与他人交流、用书写绘画或运动等方式找到专注投入的心流状态,每天早睡十分钟调节睡眠规律,与手机“断舍离”等方式,这些都有助于你增强对周围环境的掌控感,便于找回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节奏,逐步恢复状态,让身体和心灵都回到金江节奏之中。每个人需要的调节时间不同,循序渐进,给自己预先设立这个有弹性的缓冲带,不过度苛求自己,相信你会以更加稳定的身心状态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第二个词是尝试——分班和分科后一切都从新开始,带给你更多尝试的机会。比如你可以尝试认识新的同学和老师。我就有幸能够借此机会认识十四班三十几位可爱有趣的新同学。分班之前,我听到有同学说:“新班级我要展现自己完美的一面!”但其实你并不需要如此紧张,并没有谁24小时衡量评价着你,要求你每时每刻都尽善尽美。打破沉默与拘谨,从一个微笑,一个招呼开始。保持真诚和善良,一定会有人看到你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你也可以尝试新的学习方法,现在你的时间相对充裕一些,很多上半学期想要尝试但是没有机会应用的学习方法也可以一一实践,比如调整各科的时间分配,应用新的记忆方式等,将曾经在头脑中闪过的与学习有关的“创意”变成现实。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借一本未了解过的领域的书籍,尝尝食堂的新菜,找寻学校里新的风景,让校园生活中有更多精彩的瞬间和美好的回忆。
第三个词是目标——上周四有同学问我,在新学期她设定了理想大学,想要在年级进步很多名次,但她明明这么积极了,为什么反而对接下来的学习感到更加手足无措?其实当我们只有一个大目标但却缺乏具体行动时,难度太大或太遥远,心理上的抗拒会使我们畏惧行动,逐渐在逃避中焦虑,在焦虑中拖延。心理学家米哈里认为,只要用对方法,再困难的事情都会能使人“上瘾”,产生心流体验。如何做到呢?米哈里认为核心关键词是“清晰可操作的目标”,“及时反馈的结果”以及“内在奖励感”。比如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投篮得分”是目标,“投中加分”是及时反馈的结果,投中后的自豪感与观众席的欢呼带来了“内在奖励感”,你会在赛场上越打越激烈,获得更多力量感。
相信每一个你对未来都充满期待,想要去到理想中的高校和专业,这就是一个重要的远方的目标,它很重要,如何趋近这个闪着光辉的目标也很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将这一终极任务拆解成阶段小目标,细化小目标到可执行的日常行动,比如每两天读一篇提升文学素养的文章,每一个任务都匹配一个奖赏,可以是记下达到目标那一刻的喜悦,看一次夕阳,也可以是周末一杯奶茶。当我们不断完成学习上的小任务,及时正向的反馈带来多巴胺的释放,增加愉悦和满足感。“短期奖励”的成就感不断积累,就会获得更多内在的驱动力,也会让我们迫不及待地走向下一个学习的战场。
当然,如果你在自我调节后仍然不太舒适,请及时向家人、老师、朋友求助,打个广告,同学们有任何心理困惑都可以来找心理辅导老师聊一聊,当然也欢迎大家来和和老师们分享新学期里开心的故事。
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实验:“人在微笑的时候不能呼吸”,大家不妨试试看。
其实是可以呼吸的对不对,这是和大家开个玩笑,我只是想让你今天多一秒微笑,多一点快乐。
日子会一天比一天暖,我们也要乘着春风开启更美好的新学期,一起微笑面对阳光和空气,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在这里,预祝老师们在2024崭新的旅途上平安喜乐,万事胜意,祝同学们学业日进,向阳而生。
请允许我以阿尔蒂尔·兰波的一句诗结束今天的发言,出发,到新的爱与新的喧闹中去!谢谢大家!
撰稿:张妍 审核:王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