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团委工作
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作为一名博物馆人,非常荣幸能在这春意盎然的时刻,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金中人共话文化。文化,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它承载着往昔岁月的辉煌,赋予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最近,伴随着电影《哪吒2》火爆全球,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无限可能。不知你是否知道:结界兽的造型参考了三星堆中的青铜大面具,玉虚宫飞舞的仙鹤致敬了传世名画《瑞鹤图》,天元鼎升起时采用了蒙古族呼麦演唱,无量仙翁的手势带有浓厚的川剧风格,李靖开给申公豹的中药材采购单样样具有真实疗效,哪吒的成长故事具象化地展现出“仁者爱人”“仁者必有勇”的儒家文化......从哪吒的“闹海”到“出海”,展现出的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早在大家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有迹可循。近年来,“博物馆热”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去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无疑是文化强大吸引力的有力证明。因此,今天我想结合博物馆的工作实际,与大家分享如何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首先,以体验者的身份,触摸文化脉动。

科举制度在华夏历史长河中绵延了1300 年之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提到“科举”这两个字,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停留在对状元、榜眼、探花这些名词的认知。如果你走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走近陈列于此的众多珍贵文物和详实史料,就会发现:这里有严谨规范的考场规制,有蕴含着治国理政智慧的答卷,有古代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之外的理想故事。优秀传统文化是流动的生命体,所以文化教育从来都不应是被动的知识灌输,而应是主动的体验对话。在语文课上学习《离骚》时,你是否能感受到其音韵之美?在历史课上提及敦煌莫高窟时,你是否能理解壁画背后的丝路文明?面对学校这一学期的文化节系列活动中,你准备以何种方式参与?当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触摸到每一次文化脉动,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智慧与创造力,也才会让文化故事成为我们生命故事的一部分。

其次,以创变者的勇气,重构文化表达。

在今年央视春晚的开场表演中,李子柒身穿长裙登场,双手轻展的同时,一双融合潍坊风筝和织金工艺的巨大蝴蝶翅膀也随之舒展。与此同时,仿生蝴蝶从远处飞来,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技感与东方美学交融的创意开场秀。仅仅是这一舞台造型就展现了植物染、青神竹编、螺钿、成都漆艺、羌绣、英山缠花等十三项非遗技艺,生动诠释了何为以创新再现传统文化之美。在我们的博物馆中,最受欢迎的活动是沉浸式体验剧本,从“进击的宰相”到“元宵诗会”,游客切实体会到什么是文化的魅力。相较于宏大的叙事,文化的传承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转码”。大家的青春言语正是重构文化表达的基础所在:让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碰撞,让东方美学插上“异想天开”的翅膀。在此过程中,我们方能体悟文化的价值,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最后,以播种者的担当,践行文化传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要担当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就要将其融入日常行动。在我眼中,最直接的践行方式便是来博物馆参加志愿活动。仅仅是我们科举博物馆的“小科斗”志愿者服务团队就有注册志愿者三千余名,其中年龄最小的是9岁的小学生,年龄最长的是70岁的退休教授。从“小科斗”到南京市博物馆的“小灵星”,再到六朝博物馆的“小青莲”,每一位志愿者都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讲解文物背后故事的过程中,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各个博物馆的志愿者都在招募过程中,欢迎大家加入我们!只要我们怀揣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成为传承文化的广阔舞台。

同学们,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担当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让我们以青春为笔,以创新为墨,在这份绵延五千多年的文化长卷上,写下属于我们的璀璨篇章!

谢谢大家!

撰稿: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汪俊涛  审核:王友伟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