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7日下午,由我校团委学生会主办、学习部牵头、饶翼荣老师协助的“彼岸钟声”系列讲座第一场在科学馆如约举行,来自南京大学商学院的王欣学姐和来自东南大学哲学系的张冠年学长为同学们带来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生活在别处——中东、南亚旅途记录
张冠年学长来自东南大学哲学系并将赴耶路撒冷读研。在长达一个小时的“生活在别处”讲座中,张冠年学长介绍了在南亚、中东旅行的所见所闻。包括南亚宗教文化、印度人独特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人生信仰,巴以冲突乱象背后的宗教、历史纠葛,三教并存的耶路撒冷、真正吃大锅饭的共产主义集体公社——“基布兹”等等;也分享了他独自旅行中所遭遇的危险和趣事。在他看来,面对现实中过于乏味平凡的生活,中东和南亚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可能。这种经历能使我们收获比读书更强烈的感受和体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看清自己。
不同于以往的讲座,本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真诚平等交流的平台。在讲座内容结束后,现场观众与张冠年学长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交流探讨。女权运动、“LGBT”平权、宗教信仰、文化认同这些在之前讲座内容中出现的或尖锐或深刻的问题,不断被现场的同学提及、讨论。张冠年学长也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正如饶翼荣老师在总结时所说,一场讲座未必能给我们带来答案,它可能会让我们更加困惑,但困惑正是成长和思考的开始。愿张冠年学长在讲座中所分享的知识和思想能带给同学们持久的思考和启迪。
在我看来,一次讲座的成功不在于听讲的人数多少,而在于主讲人与观众是否真正实现了讲座的意义所在——即真诚地交流探讨并进行思考,而非“你说我听”式的被动接受。
(彭抒文)
对伪心理学说“不”
本场讲座的主讲人是南京大学在读工商管理博士――金陵中学2008级学姐王欣。她以三个小问题引入主题,通过身边的事例,向大家介绍了可证伪性、操作主义、安慰剂效应、相关性与因果性等多个心理学概念,使庞杂的学术内容变得轻松易懂。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场讲座中,主讲人与观众互动不断,并不拘束于传统的“你讲-我听”的交流模式,而是给予每一个正在思考的同学以发声的机会,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以达到真正拓宽眼界,与时代沟通的目的。活动结束后,学习部副部长谷玥对活动进行小结,对在学业繁忙时能前往的同学们表示感谢,并且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思考,而不是仅限于听讲座而已。最后仍有几位同学围在学姐身边或询问,或交流。
除了对心理学的具体问题或者发展前景进行提问,也有学生就心理学的研究意义问题与学姐进行了交流讨论。例如“王阳明心学与心理学哪一个更有意义?”“心理学研究是不是完全依据主观判断?”等,真正的有了交流的氛围。
总的来说,虽然活动时间很短,但是很成功!可以说是“彼岸钟声”系列讲座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学习部还会继续推出更多的讲座,希望同学们可以就讲座内容进行讨论,我们会在接下来的讲座中更加充分的考虑同学们的爱好以及需求,来真正践行学习部打造金中品牌活动的初衷。
(谷玥)
附活动过程中对话节选:
Q:”做心理实验时如何排除干扰因素?“
A:“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吸取前人的经验来控制变量,确定影响因素。”
Q:“高房价与购买热之间的关系?”
A:“我国现在住房的库存量非常大,但是政府分10次买地,开发商提高房价谋取利润,政府的卖价就一次比一次高。”
Q:“国内哪些大学的心理学比较好?心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A:“南大、北大、华师大、复旦、国科大的心理学比较好,分数要求也不低,南大的课程相对比较全。(大部分课程都是外教教学)就业当面,心理学应用在很多领域,不同的分支对应不同的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老师必须要考的,社会心理学有助于广告设计以及大众媒体的发展,法证心理学侧重点在法律系统,更多的则成为HR。(系里面的同学还没有找不到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