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活动剪影
敬畏规则——高一(5)班疫情防控公开班会

 

 

“奔驰女”硬闯小区辱骂民警“非礼”;首例!上海男子不带口罩强闯地铁被拘!;硬闯?小区防疫,女子无理取闹,拘留没商量。三大案例联播,政治课祖传片头?没错,是班会无疑了!

202057日下午,正气凌然的班主任王泽扬老师昂首阔步走上讲台,在看到同学们都若有所思又若有所悟的神情后,振臂写下今天的主题“树立规则意识”。

意义建构:规则意识

于是第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什么是规则意识。问题既下,各组的同学们由屏气凝神态,转而成了热锅里的豌豆,噼里啪啦地讨论起来。“规定的准则”。一位说到。“为维护大多数人利益而设立的规定”“家规,班规,国法”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对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观点也相当认同,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的需求,但社会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保全最广泛的人群最普遍的需求,我们便不得不制定一系列相应的,需要人人都去遵守的法则——规则。

老师欣慰一笑,看来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PPT的切换,王老师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既有辞海的解释,又有百度的诠释,当然更有老师的灼见融在了一起: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不愧是华师大数学系的优秀校友,精炼!”大家暗暗称赞。

“南京市民过马路走横道线”“南京市民过马路应当走横道线”这两个句子又有何异同呢?显然,描述性命题和规范性命题是很不同的,“是不是”的问题与“要不要的问题”是很不同的。”规则是对不够理想的现状加以约束和引导的,是一种期待和模范,我会意了。就像端午的糯米总带着粽叶的清香,这班会课也十分带着数学的气息。

身临其境:疫情中的规范与准则

在疫情发生时,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南京。在我们在家闭关的两三个月里,是什么一路陪伴我们,让我们在这样的约束下,能很快将病毒的传播闷死?在我们南京,我们制定了哪些规范和准则?提出问题:规则需要由谁来制定?如何制定?

是的,规则有时的确会对个人的利益产生一些损害,但为了更广泛的大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必要的。那么如若我不遵守呢?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美国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训,对自由的无边界的追求恰是对自由最大的约束,对个人利益无止境的维护恰是其最大的敌人。

我们需要规则,我们需要懂得关于规则的知识,需要自觉遵守规则的愿望,

需要经过反思和努力而遵守规则,需要成为一种习惯与内在的行为准则。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应该逆来顺受、像一个机器人一样自动接受他人要求的人和规则。规则有合理与否、正反与否的区别,只有对于合理、正当的规则的遵守,才有可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规则是由专业的、法律的、职业的等等相关人员经过多次反复认真修改完善所得到的.规则不一定是完美的,但一定会愈发完美。

最后,同学们之间以小组方式开展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梳理得到制定规则的必要性、规则的重要性、敬畏规则是人类生产生活各项事务开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理,我们受益匪浅。熵增是永恒的主题,而人之所以能称为高等的灵长动物,就是人可以于无声处听见音乐,从混沌中发现有序。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我们都应当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并且牢牢地将规则记心间,共同抗疫,共筑美丽和谐的地球村!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