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活动剪影
荷锄学农桑,更惜盘中餐——2021级学生学农活动

第一天

对金陵中学的同学来说,每年新高二年级的学农活动,是他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最好方式。7月6日早晨七点半,金陵中学的操场上,新高二的同学按照新的班级队列集合,乘车前往南京市溧水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为期四天的学农之旅。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511

“学农实践”是金中特色校本课程,同样也是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必修课。“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金中始终坚持遵循著名校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将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让同学们能亲近自然,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上午九点半,入营仪式开始,溧水特校杨校长代表学农基地向金陵中学的同学们表示了热烈欢迎,希望同学们在学农实践中勇于挑战自我,自觉接受锤炼,团结一心,增强班级凝聚力

金陵中学纪委书记赵巧林代表学校向溧水特校表达了感谢,并对同学们接下来的学农生活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增强独立生活、独立面对各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二是加强集体的凝聚力,尽快融入新集体,结识新同学,获得新友谊;三是让同学们学会珍惜,学会尊重。

仪式最后,赵巧林书记与杨校长共同为“南京市金陵中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516

入营仪式结束后,各班同学在基地教官的带领下,开启了充实而快乐的学农生活。

你帮我,我帮你。在同学们的配合和帮助下,一根根漂亮的草绳完成啦!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520

第一次拿起铁锹学习果树管理,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慢慢掌握要领,学农需要足够的智慧和耐心。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523

傍晚的五公里远足活动,劳作了一天的同学都发扬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坚持走完全程。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527

学生感想:

站在溧水特校学农基地的操场上,远山如黛,碧空如洗。置身于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看着身旁的新同学新老师,一股幸福和期待之情油然而生。

  在今天进行的活动中,果树管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从小生活在城区的我们对给果树施肥的每一个环节都感到新奇,实践的过程也深刻地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个小组六个女生联合起来的力量也不足以让土坑达到标准大小。我们的热情也因此屡屡被不止的汗水和杂草带来的刺痛浇灭,但每当我们想要放弃,都会收获来自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
  
回想平时的学习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让学生们成为了应试的强者,却变成了生活的弱者。而学农,无疑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而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课。
  
今天一天的学农体验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和新同学新老师更加熟悉,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启明天的生活了!

——高二1班 姚雅淇

阡陌田间绕,草木农香染。上午,我们学习了果树管理,在教官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终于顺利挖出了两个“八字”洞。填上肥料,用铁锹挖洞,原本在我看来是十分简单的事,可当自己上手实践了,方懂得劳动人民的艰辛。

巧手妙编三千结,绿筠芊动一脉香。邱老师亲自示范了搓草绳和编草鞋。两人一组,一人踩绳结,另一人将草绳分成两股,双手分别将两股绳外翻再合拧成一股。编草鞋的活动让我看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即使草鞋已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但草鞋背后凝聚的精益、耐心与创造的工匠精神,却始终是我们的财富。
  
坝上河清扰蝉鸣,径边花香奏蛙鼓。晚上八点,远足开始。我感觉整个人都要瘫掉了,只能拖着脚前行,但我们班没有人掉队,也没有人放弃。一点一点的雨丝送来了些许凉意,沁凉了裸露在空气中的肌肤。在远足中,我收获了坚持的喜悦,也与新班级的同学增进了友谊。絮语纷纷,可抵长路漫漫。

——高二2班 吴易霏

原本以为草编课会被安排在室内,却没想到教官把我们带到了一片草地上。旁边的树上挂着草鞋,我在想,这样的鞋子,在红军长征途中,以及过去农民的生活里,都是一件必需品。草鞋上那些无法被忽略的芒刺,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当初生活的艰辛。

虽然活动环境并不是很好,但让我们非常开心的是,来教我们的是“老南京”邱老师,他慈祥憨厚的面庞让我们忘却了骄阳暴晒的酷热。当他教我们搓草绳时,娴熟的手法让我们羡慕不已,我们笨拙的手法与邱老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体会了什么叫手残党的“眼睛会了,手不会”。

哪怕下雨也无法阻挡我们远足的步伐,一位教官骑着电动车为我们放歌,我们边走边唱,越唱越有激情,越走越有动力!累,是有的,但我们的五公里与当年红军的两万五千里相比,距离和艰险程度都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相比之下,这点小苦又算什么呢?

——高二4班 高欣瑞

 

第二天

7月7日,是金中新高二同学学农的第二天。小雨洗去了几分酷暑,同学们一起磨制豆浆,烧农家饭,观看电影,学农的热情丝毫未减。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有趣的团建活动无疑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最好方式。其中,“颠鼓击球”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项目。对于一个个崭新的班集体来说,团建活动能很快让同学们认识彼此,增进友谊,培养大家团结协作、勇敢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330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332

“一家做饭十里香”,烧农家饭的活动把同学们带入一种朴实温暖的烟火气里。自己动手,杀鱼炒菜,柴米油盐,酸甜苦辣,一道道农家菜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虽不是美味珍馐,但品尝着自己的成果,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是最美味的一餐。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338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341

7月7日,对于14亿中国人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我们聚在一起观看了《血战许昌》这部电影,影片全景展现了1944年春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抗日自卫团和国军新编第二十九师共同死守许昌,顽强抗击日寇的浴血战斗场景,同学们看得热血沸腾。在这静谧的夜晚,保卫祖国、为国争光成了同学们热议的话题。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346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349

学生感想:

高二3班 甄靓

早上,在大巴车的颠簸中我们到达了溧水特殊教育基地。在经历过和同学初见的尴尬,整顿好各自的宿舍后,我们立即前往目的地学习第一个项目——草编艺术。教学的老师是地道的老南京,草编技艺娴熟,执教经验丰富。与他交流,你会明白学农的意义所在。  

高二5班 王明月

今天下午我们班参加了“团建活动”,体育馆里没有空调,又闷又热,但有趣的项目,让我很快忘记了酷热。这些活动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大家逐渐变得熟悉起来。最后我们和6班的同学们一起玩了“动力绳”,很累,还要自己数数,数到最后两百个的时候,我听到周围的女生都在很努力地给我们喊着”加油“,心里很感动。

 高二6班 苗曦文

体育馆里,团建活动开展得非常热烈。坐在场边,我将少男少女们的认真与与激情尽收眼底:参赛者每个人都攥紧手中的绳,不在乎道道红痕;每个人都眉头微蹙,将目光定点在鼓上飞舞的球,随着球的起落眼珠骨碌碌转;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球与鼓的碰撞声,从而判断球的落点是否正确并及时调整移动方向……许多次的失败,许多次的叹息,许多次只差临门一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成功做铺垫。在一声声计数的呐喊声中,一次不曾料想的尝试带给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成功,全场为他们鼓响了热烈的掌声。                                                        

高二7班 左亦菲

上午我们进行了团建活动,印象很深的是颠鼓击球。一个鼓由九人拉绳撑起,需队员合作才可平稳地击球,我们试练了二十多分钟,但每次都因各种原因接不到球,大家积极寻找原因,并互相打气,一起努力。

下午我们烧了农家饭,由同学们合作自行完成。我们组做了辣子鸡、红烧鱼、凉拌黄瓜、茄子烧肉、海带冬瓜汤等等。品尝到同学们的手艺,我们既欣喜又满足,最后连教官都忍不住来尝两口。

高二7班 高思涵

学农第二天,内容为团建和野炊,考验的是我们的耐力和团队合作。颠鼓击球的活动中,我们班的同学在鼓声中步伐齐整地移动,球敲击在鼓面上,也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记住这种精神,团结一致,共同进步。

下午的野炊十分有趣,同学们齐心协力自己动手做出丰盛的菜肴,这也许就是高中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体验。可以吃到同学们亲手做的菜,我们感到无比兴奋。

高二8班 朱逸璇

学农第二天,团建和烧农家饭的活动迅速让8班同学的友谊和默契逐渐“升温”。

十人击鼓游戏,皮球在鼓面一次次地击打,一次次地落地,虽然只有十个人在操纵鼓击球,但其他同学的心思也全然凝聚在游戏上。当我们班第一次尝试就超额完成目标时,我们兴奋地鼓掌,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烧农家饭时,我们组的进度一开始是有些落后的,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后来居上,随着“滋啦”的声音,由我们几个女生操刀备好的蔬菜下锅,油烟和着菜的香味飘出大铁锅,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第三天

7月8日,金陵中学新高二同学的学农活动来到了第三天。骄阳似火,酷暑已至,阳光下少年们挥汗如雨,笑意盈盈。上午十点,金陵中学校长孙夕礼来到溧水特校,看望正在参与学农实践的同学们。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055

温室大棚里,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分组进行植株栽培。扦插,移植,大家熟练地剪枝,专注地铺土,细致地浇水,在分工合作之中,品尝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100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103

绕过一道道山坡,一大片水田映入眼帘。同学们在这里学习插秧,体验传统农事劳动的乐趣。湿滑的淤泥未能阻挡同学们的热情,他们保持平衡在水田中缓慢前行。一株株秧苗在田中牢牢立起,翠绿的叶片随风飘扬。弯腰的辛劳、泥泞的苦累,在清水的冲洗之下逐渐消逝殆尽,只余劳作的喜悦与欢笑。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109

结束了插秧,同学们又种起了豇豆。松土,铲平,一粒粒红色的豇豆被同学们种进挖好的小坑。两天出土的豆苗给了同学们期待,同学们细心浇灌着豇豆,有人约定要在临走之前再次看一看它,把珍贵的回忆定格在相机里。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115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118

闪耀的星空,夏夜的萤火,璀璨的烟花,小小的舞台上金中学子们大显身手,唱出飞扬的梦想,舞出靓丽的青春。篝火跳跃,绚烂的烟火下映衬着一张张可爱的脸庞。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122

微信图片_20220927164125

 

学生感想:

今天的学农生活丰富多彩。下午两三点钟,太阳炙烤着大地,大棚隔绝了外界的滚滚热浪,在一片清凉的绿意里,同学们专心致志地种植着盆栽。填土、修剪、扦插、浇水……一盆盆绿芽整齐地摆着,终有一天它们变得茂密葱郁。

晚上七点,橘红色染上蔚蓝的天空,像水墨般逐渐晕开。云朵徐抹开来,在远方的天际散成一片连绵的海市蜃楼。不久天色一点一点地暗下来,随之亮起的是操场的灯光。篝火前,同学们逆着光站立的身影,像是记忆里永不褪色的剪影。舞蹈、歌唱、演奏……他们和原班同学一起,尽情地展示着自己最美的一面,用一场盛大的演出,进行最后的告别与迎接。

高二9班 樊宇珂

烟花绚烂,我们在此分别、相聚。

和高一班级的伙伴们准备了很久,篝火晚会上,一首《凤凰花开的路口》送给高一的老朋友们,也送给10班的新同学们。今晚,在最后的最后,和高一的伙伴们郑重地道别;今晚,在最后的最初,怀着好奇和期待,与高二10班说一声“你好”。一个崭新的集体,又一个充满快乐的班级。回首过去,带着怀念,着眼当下,热情似火;展望未来,满心希望。

高二10班 陈新月

蝉声。阳光。微尘。青空。

洁白的云攀住湛蓝的天,被风吹得一团团,像饱满丰厚的多肉叶,像嬉戏中肆意众笑的小孩子。

打闹的云,将我们拽进同样雪白的大棚里。棕黑色的条状土壤,齐齐栽着不高的植物。近看,才发现上面一个个小多肉,缠在妈妈臂上撒娇,空气都变成了暖橘色。

可教官告诉我们,它们都长大了,要俟机成家立业,就像羽丰满的雏鸟在老鸟的守望下渐渐远去。

我们便做我们该做的事。把“小孩”们在双方不舍的泪水中小心剪去,将它们轻手轻脚地插进盆里的土中。一个,两个……渐渐的,手里的盆可以让它们住得舒适,不觉拥挤也不觉寂寞。

仔细给它们洒一点水,等它们遍历尘世的欢欣与悲凉,在风浪中慢慢立起脚跟。

我这才有机会凝视它们。黝黑土壤的照耀下,它们青葱滴翠,通透晶宝。妈妈给的绿衣被它们镶上花边,娇艳异常,妩媚动人。

 高二11班任泉亦

 

第四天

不知不觉间,学农生活走到了尾声。在四天的学农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实践刷新认知,通过劳动提升自我。

微信图片_20220927163755

微信图片_20220927163759

豆浆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豆制品。磨浆是豆浆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泡黄豆、捏黄豆、磨黄豆、煮黄豆,把一粒粒金色的黄豆磨成豆浆。完成任务后,同学们品尝了自己磨的豆浆,心里满是收获的喜悦。

下午一点,闭营仪式开始。高二(2)班王艺冉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分享了在学农实践中收获的感悟与快乐。溧水特殊教育学校杨校长向金陵中学的学子们圆满完成学农任务表示祝贺,向基地教官与老师的配合与支持表达感谢。金陵中学教学处主任、高二级部主任许峰为本次学农活动中获得“优秀营员”的同学们颁发证书。金陵中学纪委书记赵巧林上台作学农总结。赵书记赞扬了同学们在四天学农生活的表现,不畏酷暑,坚持到底,并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忘初心,能吃苦,能拼搏,做更好的人。

微信图片_20220927163803

微信图片_20220927163809

微信图片_20220927163812

微信图片_20220927163815

微信图片_20220927163818

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带着收获与溧水特校告别。旅程虽短,但它教会同学们的不仅有学与做的能力,更开阔了同学们的思维和丰富了大家的阅历。这份宝贵的经历将会一直陪伴着同学们,成为独属于每位金中学子的美好回忆。

微信图片_20220927163825

微信图片_20220927163834

学生感想:

这次学农带给了我很多新鲜的体验:第一次做农家菜,第一次给果树施肥,第一次编草绳……在这些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农业劳动者的辛劳,也获得了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体会了劳动的快乐。以做农家菜为例,虽然长时间弯腰切菜会腰酸背痛,柴火灶的烟雾会迷了眼睛,但当我吃到自己烧出的菜肴时取得的成就感仍然让我觉得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 高二12班 孙畅

阳光,暖风,蝉鸣,湛蓝的天空,可乐雪碧里冒出的气泡,三五好友的谈笑......夏天加上青春活力的我们,编织了独特的学农回忆,似乎所有美好的事都悄然绽放在这四天三晚之间。

而在这趟盛夏旅途即将到来终点之际,我们班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那项活动:磨豆浆。磨制用的工具和原料传统而简单:一碗黄豆,一盆清水,一把刷子,一方磨台。六位同学组成一组轮流转动把手,一位组员转累了,其余的组员们都争抢着帮忙接着磨,在大家的配合下,原本粒粒拇指大的黄豆在一次次的磨制中很快变成了融化奶油状的豆浆。不一会儿,一盆盆经过初步磨制的豆浆便通过滤网进入了大盆当中。等教官将豆浆熬制完毕,我们便喝上了味道纯正,甘甜且清爽的豆浆。也许是自己参与了劳动与制作过程的缘故,这碗豆浆比以前喝过的所有豆浆都更加香甜,更可口。

——高二13 陈徐子涵 陈韵洁

7月8日下午,我们体验了石磨黄豆。看着地上一排排小巧的石磨,我们不禁心生疑惑,用这样的石磨,真的能做出我们平时喝的豆浆吗?

老师示范时,我们都觉得这可能是几天下来最简单的项目了,不就是把黄豆和水倒进石磨里磨吗?但真正实操的时候才发现,这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中远没有想象的轻松。首先是加黄豆和水的配比,黄豆加多了,磨出来几乎是糊状,水加多了,又太稀了,没有黄豆的清香;至于石磨,看着小巧,不费力气就能转起来,但真正自己磨的时候才发现,这实在是个体力活,更不用说一碗黄豆要磨五遍以上才能制成豆浆了。

所有小组全部磨完后,大家无比期待的环节终于到了——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豆浆。从教官手中接过盛满豆浆的碗,一股豆子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饱含着我们心血的豆浆入口,似乎比任何的饮料都美味。

经过一下午的体验,我们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农民的不易,磨豆子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插秧,翻地等重体力活。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通过这次学农,愿我们都能从此节约粮食,尊重劳动。

—— 高二 14班 赵清玥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