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前夕,金中各班级开展了一堂关于“感恩”主题的班会课。同学们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唱歌、演情景剧、演讲、观影、写信……感念父母恩、谢师恩、诉同窗情。而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
学生代表关于感恩的发言,更是用平淡的语气讲述了一件件身边小事,让人动容。大家都从这些关于爱的教育中学会表达,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收获满满能量.
高二(4)班的同学们,放下笔和书本,略显笨拙地拿起扭扭棒,从生疏到熟练,跟着班主任李璇老师和视频的指引,学着为妈妈制作绒花。高一(14)班的教室里,不时发出阵阵爆笑声,原来同学们要根据PPT上班主任孙旭老师列出的生活场景,扮演妈妈和孩子,晚自习回家后:你一个滑铲进入客厅,妈妈正在忙自己的事,探头看见你回来了……考试“临刑”前:你一脸悲怆地走到家门口,望着天空中,不禁悲从中来,与妈妈依依惜别……“比平时晚到10分钟,还这么开心,谈恋爱了吧!”“么得四哎,你是我儿子,我还不了解你嘛!”同学们接地气的演出,传神地勾画出妈妈的形象,这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引来无数掌声与笑声,也在不经意间戳中了同学们的心,让大家感受到了,藏在柴米油盐中的母爱。
唱一首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看一部关于母爱的影片,和同学们分享妈妈的生活照,讲一讲照片背后真实的妈妈,写一段想给妈妈说的话……不同的班级,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表达,同样的爱与感恩。
同学们还在这节感恩主题班会课上讲述与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与同学由陌生到熟悉的心路历程,以及遇到的给予自己温暖的陌生人……当敞开心扉,盘点一些未曾仔细思考的相遇大家发现,冷漠和麻木会让人丧失对生活的热情,而我们的身边可以且应该感恩的人和事太多了 。
国旗下讲话
感受爱,感恩爱
高一(5)班 陈馨悦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都是属于母亲的节日。就在5月14日,我们迎来了第一百一十个母亲节。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现在流行于很多国家,全世界的母亲的心始终一样,那是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我们需要这么一天来尽情感受爱、表达爱。这是生活的仪式感,它的意义在于:它能将平铺直叙的生活分为一节一节,每一个节点便是一种期盼,一份动力,是和平淡生活的一场对峙。冰心说“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在所有的情感中,唯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最为纯粹,不掺杂功利。
那么今年母亲节,同学们有没有表达最真诚的感恩呢?还是走走形式应付了事?大家都知道母爱,却总是忘了母爱。因为它太普遍了,它平凡于世界各地,它平凡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时常会陷入一种误区,那便是将常态化的事物视作理所当然,比如和平的时光年复一年,便不再为之快乐;苦难的日子日复一日,便不再为之愤怒;弱势的群体太过庞大,便不再予以同情……我们要同这种思维模式斗争,绝不能对母爱麻木。我们要主动发现爱,这并不需要什么忽然生病的雨夜,只需平时多留心一些,就会惊觉母爱是本写不完的书:
有同学说妈妈不懂医学却能预言他的生病,不懂心理学却能识别他的谎言;有同学说妈妈表面上唠叨她搞小发明影响学习,背地里却默默准备了材料,测量好了所有数据;有同学说妈妈收拾行李总是最慢的,出门后却会变成他的哆啦A梦,掏出他需要的各种物品;还有同学说,妈妈曾陪她去一家她心心念念的网红餐厅,排了很久的队。她担心浪费太多时间便说算了吧,妈妈却拽住她的手说“没关系呀,你想吃我们就慢慢排。”终于进了餐厅,妈妈先点了一束花,说这是耐心等待的礼物。她说她当时看到了花一般的、盛开的妈妈……这份爱是如此普遍如此平凡,它也正因为这平凡而伟大。
母亲节不过是一个提示器,而感恩应该成为我们的常态,亦如这平凡的母爱。千万不要借口来日方长。前段时间高一经历了分班,很多人才意识到自己的班级有多么可爱,后悔没有早点珍惜朝夕相处的时光。既然改变不了过去,何不抓住当下,去珍惜我们习以为常的温暖?有人感慨:那年背井离乡去,故乡再无春夏秋。意思是说只有过年才能回一次家。相信同学们多多少少也都想在未来四处闯荡一番。仔细想想,已经高中的我们,能长久待在妈妈身边的日子还有多少呢?所以试着去站在“得到”的对立面“失去”去思考,正如哲学家“直面死亡”才能发掘生命的意义。已经成年或快要成年的我们,能不能开始肩负起责任,主动体谅和分担妈妈的情绪?我们可以在细节处做得更好,或许是对她说早安晚安,或许是开饭时笑着从房间走出来,或许是吃到好吃的零食会想着给她留一些……
为什么中国本没有母亲节?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就是将孝心蕴含在每一天里。在稍显浮躁的现代社会,母亲节提醒着人们将这份珍贵的传统延续。有人疑惑既然妈妈知道自己爱她,重复地表达爱又有什么用。是的她当然知道,但有关爱的话题,不该局限于逻辑层面的有用无用,它更是感性的、热烈的、肆意绽放的。你一定还记得,收到康乃馨时她的笑颜。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金中充满爱的氛围下,我们不断培养感恩的能力,大家一同举办了有蛋糕奶茶的感恩班会,重温相伴时光的班主任节,留心陌生人善意的感恩主题国旗下讲话,再到这次,学校为每个人准备的鲜花。每一个脚步都有意义,日子里的细密和跌宕都会被如实唤醒,变成甜蜜。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啊,祝您永远健康幸福。
感恩
高一(10)班 王俣睿
还记得那是五年前,我是住在一个老小区,靠近中央门。小区有个老保安,文化水平不高,儿子在南京上班,他常从安徽跑来,照顾他的孙子。平时在小区里待人热情,老实勤快。晚上我们开车进小区时,他便披上那件二十年前的大衣,打着忽明忽暗的手电带路,就生怕车子发生刮擦;楼梯的瓷砖裂了,他会自己花钱买瓷砖,把楼梯修好;他还收集小区里的硬纸盒,去废品收购站卖钱,然后,把这些钱都会用在小区的维保上。 他总对人说,他没钱,他整日忙忙碌碌,只是想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来帮助他认识的人,和关心他的人。
这位老保安姓刘,一位普通的老保安。
前年夏天,长江发大水。我从来没有那么关心过长江水位的涨落,因为我搬到了江心洲,那座四面皆水的岛。我们家对门,住着一对年纪比我父母稍年长的夫妇,他们都是准备退休的普通公司职员。那段时间,对门的伯伯到了晚上十点便准时出门,在早上七点回家,满身污泥。那件覆满泥的雨衣,与外面套着的红色的马甲,还有那上面印着的“志愿者”三个字,构成了我对他的唯一印象。后来父亲问他晚上都去做什么了,他笑着摆摆手,说:“晚上闲着没事干,巡视江堤去了。”父亲什么都没说,向他深深鞠了一躬。
这位伯伯姓周,一位普通的公司员工。
今年元旦前后,父亲的差事仍是一件接着一件,母亲也因为感染新冠,不得已卸下了家务的担子,请了一位家政阿姨帮忙做家务。这位阿姨手脚麻利,不论是拖地、吸尘抑或是做饭、烧菜,都令我们满意省心。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她的儿子和我年纪相仿,我就送了几本我喜爱的书给阿姨,让她转交给她儿子,以感谢这段时间她把家里打扫得窗明几净,以及她对我们一家人的体贴。没成想,在我送书给她的时候,她偷偷地拭去了眼角的泪滴,说谢谢我,谢谢我送书给她的儿,还说这对她和儿子都意义重大,因为她自己是文盲,知道知识是真能改变命运的。
这位阿姨姓李,一名普通的家政人员。
人世间的温情往往都是由一件件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令人动容的小事构成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件却蕴含了触及心灵的感动。再平凡的岗位,再平凡的角色,再平凡的人生,我们都要静静地做一颗小小的雨花石,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默默无私地奉献,成就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的人生路。
记得今年春节前夕,父母出门购置年货,后来进门时手上的东西太多,我看到后就帮他们拿鞋,还帮着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提进屋,跑了好几趟。上周日下午,我正在学习,听见母亲不停地清嗓子,便丢下笔,去药箱里找了些润喉片,递给了她。相对于父母平时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言,我的这种行为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我却从父母的眼中,发现了他们的感动!
我感恩父母,是他们赋予我生命,让我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从而用心去感受整个世界。我感恩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辨别是非对错,用热爱挥洒热血,用青春挥斥激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担。生命世代繁衍,世界沧海桑田,今年的春天更是一个感恩的季节,历经三年抗疫,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真正欢乐祥和的春节!我们感恩无数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乃至大无畏的牺牲!感受清明,在岁月静好的年代,把那代表无限思念的雏菊,献给为国捐躯的世代英魂!
那么,感恩,究竟是什么?感恩家人,就是进门向外婆的一句问好;感恩同学,就是课代表下发完作业后你说的一句谢谢;感恩老师,就是晚自习看到答疑老师疲惫的样子后,你倒的一杯水;感恩成长,就是你翻看儿时相册时那抹欣慰的笑;感恩自然,就是你在刚过去的地球一小时中,关灯所省下的电……感恩之事,不必宏大,不必广阔,但求平凡。只要时时想感恩,处处皆可感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岁年年来来去去,每一次感恩的心境都有不同,每一次的感恩都如诗如画。感恩大自然赐予的春夏秋冬,感恩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让我们在感恩的阳光下沐浴成长,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带着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善待和帮助身边的人,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