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6日清晨
我校高二(4)班和(8)班的同学们
满怀激动与期待
携手踏上了前往武汉的研学之旅
同学们第一站首先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这里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馆内按照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陈列了“共和之基——辛亥革命的历史”。
离开辛亥革命博物馆,同学们前往著名的黄鹤楼,它是武汉市地标建筑,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历代屡次毁损又屡次重建,现存的建筑是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同学们登顶黄鹤楼,俯瞰长江,体会“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之感。
高二(4)班 李思睿
跨越山河,下车的那一刻,竟有了一种时空错乱的恍惚感,仿佛身于南京而从未离开。然而,作为辛亥革命的兴起之地,武汉向我们展现出了她独特的魅力和身姿。树木葱茏,日光下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庄严而肃穆,不语往日的战火与牺牲,静看现今的盛世与荣华;蝉鸣声声,骄阳下的黄鹤楼屹立不动,“白云千载空悠悠”。这是与南京同样繁华的武汉,也是与南京截然不同的武汉。
高二(8)班 邓一凡
这一天,我们有幸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这也是武汉这座城市被称为首义之城的由来。循着中山先生的足迹,我们登上了红楼,一间又一间的会议室,一张又一张的时局图,无不向我们诉说着革命的艰辛与推翻专制、建设共和的来之不易。现如今,我们应继续辛亥革命之精神,为中华之复兴作贡献。
第二天,在中国建筑科技馆,这里是国内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同学们通过馆内古代、荆楚、现代及未来的四大展厅,了解学习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荆楚建筑成就、现代建筑科技及未来建筑的展望。其间还通过参观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纪实专题馆,重温“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同心战疫的恢宏场景。
历史悠久的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至今,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之一。同学们漫步在风景如画的校园中,看着恰逢毕业典礼的学子们手捧鲜花流连于校园间的不舍。参观了坐落于校内,拥有种类众多、数量庞大的标本和文物的万林艺术博物馆,感受到武大百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
离开武汉大学,同学们驱车前往湖北省博物馆,举世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便馆藏于此,与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并称为四大镇馆之宝。同时馆内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大家仿佛走进历史长河,近距离感受着楚汉文化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离开古文明,走进近代史。同学们随后来到的昙华林是武汉近代文化的一个缩影,这里各流派的建筑汇聚一堂, 中西文化交融,很多历史名人曾居住于此。
晚上同学们举行了研学交流分享会,尽情分享旅程中的见闻与收获,同时还进行了才艺展示。欢歌笑语,为这趟武汉之行留下了别样的回忆。
高二(4)班 朱佳慧
今天是武汉之行的第二天。在经历了充足的休息后,我们进行了一天的“长途拉练”。中国建筑博物馆里,我们折服于榫卯结构的精巧。漫步在武汉大学中,我们领略着“中国最美大学”的风采。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让我们不禁发出惊叹。最后的昙华林,更是让每个人驻足拍照。而在这研学的最后一个晚上,大家在收官晚宴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艺,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结束了这珍贵美好的一天。
高二(4)班 毛昕愉
我们参观了武汉中国建筑博物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去逛了昙华林。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了武汉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气息。晚上,各位同学的表演也很燃很嗨!“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经过两天的游玩和学习,我们都深深陶醉于这片楚天都市,被她的深厚所感染。
高二(8)班 刘偲彤
最能体现一座城市历史的,无疑是它的博物馆;最能体现一座城市文化的,无疑是它的学校;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生活的,无疑是它的市井小巷。我想,也许大家都好奇过,是怎样的力量支撑着这座英雄的城市,度过了疫情最难熬的时光?通过这次研学,我感受到,武汉孕育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它扎根于荆楚大地,从过去汲取营养,浸润着人间烟火气,矢志不渝地向着未来生长。也许,正是这种精神,赋予了它非同一般的勇气和坚韧。
高二(8)班 金子艺
“江城烟雨笼千家,英雄豪气屹中华。”说的就是我们去到的“江城”武汉。在武汉的第二天,我们去到了美丽的武汉大学。那天正好是武大的毕业典礼,大学生们穿着学士服,戴着学士帽,把自己打扮的帅气漂亮,充满青春的朝气,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拍照留念,为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我们即将步入高三,这不禁让我们期待一年后,当我们合起笔盖,交出满意的答卷,高中毕业的那天。青春是最美的年纪,愿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研学之旅的最后一天同学们来到了武钢文化旅游区,这里是由拥有着六十余年历史的武钢厂旧址改建而成。同学们通过钢铁历史展览馆中一张张史料照片和高炉遗址,依稀触摸到当年热火朝天的生产岁月。走进热轧生产线,火龙奔涌、铁水出炉的历史场景被重现,强烈震撼着大家的心绪。随后,同学们参观了我国首家全流程、全产线集中操作控制的炼钢操控中心。工作人员只要在操控室轻点鼠标就能完成作业现场高难复杂的生产任务。在同一空间下,历史与科技的交相辉映,令同学们大为惊叹,而中国钢铁的意志与精神也深深地印刻在大家心中。
高二(4)班 高欣瑞
在武钢,感受百炼成钢的钢铁精神。看见滚滚铁水流过,热浪袭来,在高温高危的环境下我们瞬间对在武钢炼钢现场工作的所有人以及所有为中国制造奉献出力量乃至生命的人肃然起敬。在武钢,我们看到中国炼钢业从无到有,从稚嫩到繁盛的发展,我的心中只有一句话:“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我想,这便是武钢带给我的中国自信。
高二(8)班 王睿阳
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武钢文化旅游区。巨大的管道、穿梭的火车、耸立的高楼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尤其是毛主席曾经到过的一号高炉,通过模拟铁水奔涌而出的画面,再现了当时的壮观、激动与喜悦。你瞧!那奔腾着的,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铁水,而是我们跃身为工业强国所拥有的自豪与实力!
三天的武汉之行,虽然短暂,但是让同学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体验。读着同学们坚定而有力的真情实感,我们看到了研学的意义。
结束这场研学之行,我们已然站在高三的门前。而武汉这个城市以其特有的三种特质,内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小资的武汉,让我们学会去观察生活中的小确幸,把它们装在行囊里,作为高考生活里的亮色,不断向前;学术的武汉,让我们学会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横绝千古、纵达八荒,待到明年六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英雄的武汉,则教会我们什么是国家与人民,教会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会我们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家国情怀,教会我们永远怀有闻一多先生那样的赤子之心,不断向前。这三种精神的融合,激励我们无惧风雨和挑战,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之人民与民族,在奋斗中写下自己的人生华章。
愿这次的武汉之行带给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让我们展望眼前,开启新征程!
——高二(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