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骨科主任殷国勇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德术并举 守正创新”主题讲座。他从教育的意义、医学的发展、医学的魅力、“我的医学创新之路”等多个方面,与同学们作了深入交流。
“我想让弓背低头的患者眼中不再是黄土飞沙,我想让每一个患者都能挺直腰杆。”
为帮助患者打开“折叠人生”,殷国勇教授攻坚克难,与前辈共同发明了椎体骨扩张器,填补了我国在治疗压缩性脊柱骨折相关产品的空白,缩短了这一领域与国际同行的差距;他十年如一日,坚持研究脊髓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开发了具有临床转化前景的药物缓释载体。椎体内融合器、医学机器人……他从未停止科研创新,先后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医学科技二等奖。
殷教授的医者仁心、甘于奉献与不懈追求,让台下的金中学子们心潮澎湃、备受鼓舞。
高一(15)班学生 孙珈怡
最令我感动的是,殷老师带来了几位经他们治愈的病例。病人有13岁的小女孩,正值爱美的年纪,还有40岁出头的叔叔,本应处在人生中的“巅峰时刻”,但却有一段“折叠人生”。
他们天生脊椎严重折叠,这迫使他们腹部一直贴近大腿,整个人成弓形,视野只局限在脚边的几方土地。经过殷老师及其团队的悉心治疗,不仅矫正了脊椎,更抹去了他们心中或因伤病或因被歧视的阴影。这其中还运用了殷老师的专利技术,在我看来,这简直如魔术一般。几次手术还给他们健康的躯体、光明向上的心理,这就是医者大爱无疆的最好证明。
高一(15)班学生 葛宸宇
殷老师穿着正式,戴着金边眼镜,看起来似乎很严肃。不过,走上讲台的他就变得很有趣了,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邻家大叔,给我们科普起医学知识来,侃侃而谈,幽默风趣,同时也不乏科学严谨。
他说起以前挑灯夜读、骑车两个半小时去读研究生的经历。这与那些“鸡汤”不一样,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事情。这些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一句话:“学习只能靠自己,学习只是为自己。”
他与我们谈起他的成就,没有丝毫炫耀的意味,而是娓娓道来,仿佛是一些家常小事。接着他又指出地图上正在使用这些产品的地方,最后用很轻很轻的声音说了句“都是为了国家尽力罢了。”那一瞬间,我的心中涌起了更多感动。
这次的“医结金南”讲座,让我收获颇多,学到了医学的知识,更有了对未来的人生理想。
事实上,早在2021年12月22日,金陵中学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就签订了“党建统领·医校合作”共建协议,并授牌成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以此为契机,去年,金中邀请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来校开设《南医临床医者说》选修课。而本学期,这些医学界重量级的临床专家们,组成了一支阵容豪华的社团课——“医结金南”,从高一开始,帮助同学们了解医学、守护健康,同时从更低年级激发和培养大家对医学的兴趣。
凭借医学科普+大咖魅力,本学期的社团报名通道一开启,“医结金南”就成为高一学生和家长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在短短2分钟时间,40个名额被一抢而空。
今年,我校有30位同学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据统计,金中是向南京医科大学输送优秀学子最多的学校。可以肯定的是,还会有更多金中学子坚定地踏上救死扶伤的从医之路,一生精勤不倦,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