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社团风采
生涯规划第四课:东大“金中学长”带我们认识“生活中的电”

 10月14日下午,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明昊老师走进金陵中学,为生涯规划社团的同学们带来了一节妙趣横生的分享课,课程主题是“我们生活中的电”。2002年到2008年,明昊在金陵中学度过了美好的中学时光。讲台上下,分享者与听讲者同为金中人的经历,让这节课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活跃!

 

 

明昊,博士,现任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研究员,2018年至2021年在美国德州电网担任系统运营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同时是多家国内与国际权威期刊的评审专家。

明昊老师从他在金中的学习讲起,讲述他选择电气工程专业的原因和经历,从而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电。

随后,明昊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电气工程专业漫长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依次介绍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四个阶段,使同学们对“生活中的电从何而来”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那么,电气工程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哪些?明昊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和诙谐有趣的语言,给同学们介绍了“多网融合”、“智能家居”、“电力市场交易”、“新能源产业”、“特种电机&电磁技术”等新兴研究方向,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提出电气工程面临的新的重大挑战,鼓励同学们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将个人梦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为双碳目标和促进制造业发展努力学习!

 

作为东大“金中人”,明昊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概况,以及在东南大学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建议同学们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目标理想,为璀璨星空下的万家灯火不懈努力!

听课感受

本周生涯规划课的老师是来自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明昊教授,他给我们讲述了人类对“电”的认知历史。

人类对电的认识经历了从发现电、收集电再到制造电的过程。

发现电。人第一次接触的“电”是闪电。古时候人们发现下雨天常常伴有耀眼的亮光一闪而过,随后便传来轰隆隆的响声。每当这种“闪光”劈到森林中,不久便会燃起熊熊大火。这是人们第一次认识到电的威力。

收集电。说到收集电,不得不提的就是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雷雨天气,打湿的风筝线,拴着的钥匙和地上的简略版电容。用这种方法收集来的电为科学家剥开“电”的神秘面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看着PPT上的图片:渺小的人和划破半边天的闪电——我能从中体会到科学家无惧无畏的探索精神。

制造电。从19世纪的发电机开始,人类社会的发电技术飞速发展,从传统的火电到现在的新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先转化成电能再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人们的生活与电的联系愈加紧密。

这次课拓展了我对“电”的认知,了解了“电气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电路,而是不同领域电的发展,例如特高压输电、智能家居和无线电能传输等。电的发展多种多样,我们的未来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在课程中寻找乐趣,在规划中寻求发展。

——高一5班  陈星宇

 

今天的社团课由东南大学的明昊教授给我们普及有关电气工程的知识。作为金中校友的他,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出于对电学的热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气工程专业。或许,所谓的生涯规划大多决定于热爱吧。

首先,明昊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人类对于电的探索。人类第一次对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富兰克林风筝实验,实验的成功让富兰克林成功研究出避雷针。而人类对电的广泛应用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先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紧接着便有了我们熟知的无线电报、电视、电脑的问世。

而后,明昊教授为我们解释了电从何而来。日常生活中,电所经历的路程依次是“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发电通常是由发电机完成的,输电则通过电缆线完成,我国有世界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最后就是配电和用电,它们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终端。

通过本节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电气工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我也懂得了生涯选择的背后需要有热爱,若是没有一片赤诚之心,便无法活出璀璨的人生。

——高一6班 于钺

 

讲座中,明昊教授从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讲起,提到虽然在原始社会人们对电就开始有了认识,但这种认识也仅限于闪电。直到1752年富兰克林进行的“闪电实验”和1879年爱迪生发明“碳化棉丝白炽灯”,电对人们生活开始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上,明昊教授还给我们展示了我国特高压电线分布的地图,让大家领略了电的神奇奥妙。

那么,电气工程的未来在哪里?明昊教授告诉同学们,如今最热门的主要有智能家居和无线充电技术的使用等。比如,我们现在可以无线进行远距离的通讯,但是否能通过空气进行不接触的无线充电甚至是通电呢?这让我们瞬间对电气工程产生好奇,并对电气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和想象。

 

——高一5班 陈铭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