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南京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主任张永杰教授为“医结金南”社团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解剖学杂记》主题讲座。他从解剖学发展史的几个人与事、人体数字化、几个主要脏器和血管的体表定位等三个方面为金中学子揭开了解剖学的神秘面纱。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不允许解剖尸体,比利时医学家安德烈·维萨里为了搞清人体结构,常常深夜冒险到郊外墓地寻找无主尸体进行解剖,为便于学生观察学习,他亲自演示操作解剖尸体。安德烈·维萨里纠正了13世纪前希腊和罗马作者在解剖学上基于动物解剖的错误论述,并出版了人类科学史上第一部解剖学著作——《人体的构造》,开启了近代医学革命。而本人为了捍卫科学真理,最终遭到教会迫害……
在张永杰教授的介绍下,现代解剖学之父安德烈·维萨里、古代画出《内境图》的道士烟萝子、现今的姜同喻教授、为影像解部学发展(DTI)做出伟大贡献的苏珊·波特等人,都在同学们心中闪耀着光芒。
张永杰教授
维萨里教导学生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双手实践。达芬奇通过观察牛的子宫而画出的人类幼儿胚胎,在当时被奉为权威,可是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也是大错特错。谁知道我们现在的理论,放在未来又将如何被推翻?所以你们不要怕错,要学会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真理就是这样发掘出来的。
高一(7) 班学生 周睿宴
想想看,我们现在推崇的真理可能在未来发现并不合理,这不是很新奇吗?这种想法的益处在于可以激励我们青年人永不停止追求真理的脚步。
解剖医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志愿捐赠自己遗体的志友。张永杰教授介绍,每一年,医学生们的第一课便是参观学校医学伦理博物馆——那里陈列着志友们的生平事迹。“有一位志友的话深深打动了我,我们把他的话展示在墙上:‘宁可医学生在我的身上解剖千刀万刀,也不要医生在病人身上开错一刀。’我们作为医生,是要怀着颗感恩之心的。”张教授饱含深情地说道,同学们也为之动容,纷纷鼓掌。
高一(6)班学生 黄赵慧
那些可敬的人将他们的遗体无偿献给伟大的医学事业,我们要永怀感恩之心去面对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是他们,为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也可以“永存”。
高一(7) 班学生 金永康
解剖学最打动我的,便是这种奉献精神,这种为了追求真理和造福人类而奉献自我的精神。
高一(9)班学生 张惟哲
没有志友的奉献,解剖从何谈起,我们需要感恩他们,要成为好医生治病救人。
鼻咽窝在哪里?危险三角区真的危险吗?张教授在介绍几个主要脏器和血管的体表定位时,带着大家触摸和感知自己的肩胛骨、腹部、颈部、面部等分区,同学们对人体构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解剖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解剖医学有了更多的向往,也因解剖医学所展现的颠覆与奉献产生了强烈的触动、收获了许多力量。
高一(6)班学生 郑沁阳
张教授向我们展示许多医学知识,在寻找各个血管、脏器的定位时,我们既体会到了快乐,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通过这次社团课,我深刻感受到解剖学对医学的重要性,也感悟到社会中许许多多的人在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做贡献。
高一(9)班学生 符世康
刚结束了期中考试,同学们也从讲座中汲取了力量:解剖会出错,做任何事也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容错、纠错、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