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医结金南社团,两位来自省人民医院的大咖同时亮相,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理论有实操、有故事有情怀的讲座。
梅勇
急诊室的故事——离生死最近的地方
你以为的急诊医生们可能像影视剧里一样无所不能、潇洒有型,现实中的急诊室可能人满为患、意外频发,有时性命攸关有时令人啼笑皆非……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的梅勇主任,用他的亲身经历,给同学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急诊室故事。
梅主任告诉同学们,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看上去忙作一团,其实心中井然有序。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会拼尽全力地抢救人,会做疫情下的逆行者,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病人及家属的焦急、注视与期待。没错,他们是“超人”。
ECMO 拯救生命的利器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简称,其核心设备就是“体外膜肺”,也就是以此替代了人体内肺脏的呼吸换气功能,让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身体各处。ECMO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在心脏手术期间,它可以短期完全替代心肺,给予医生实施心内直视手术的时间。它的出现,使许多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让心跳呼吸骤停等令医生束手无策的难题,有了新的有效解决方法。
ECMO技术目前正处蓬勃发展期,梅主任的介绍,为同学们打开了视野,更让大家奋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吕金如
心肺复苏——用双手拯救更多人
同为ECMO团队成员的吕金如主任系统地向同学们讲述了心肺复苏的意义并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吕主任告诉同学们,全国每年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这个数字居全球之首!远远高于由地震、车祸所造成的死亡。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需要以秒计算,超过10分钟,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进入“脑死亡”、“植物状态”,因此,把握住“4-6分钟”黄金救命时间可以挽救很多猝死患者的生命。
吕主任还为同学们介绍了猝死患者的救命设备——逐渐普及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相较于人工操作,它更加便携、易于操作,能够让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
通过两位医生的讲述,同学们更加理解急诊医生的日常,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更加尊重每一位在病人命悬一线时尽心尽力不放弃的医护人员和好心人,也更加明白人生的意义与使命。
梅医生是急诊科的一位主任。急诊科,在我心里是医院当中相当重要的地方,急诊医生的辛劳不分昼夜。人们被树枝扎了,被钢管扎了,被卡片刺了……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要去急诊科。急诊科医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内伤外伤等问题时,需要沉着冷静地应对,这里可以说是医院中最忙的地方了。听了梅医生分享的自己的工作日常和感受,我心里更加钦佩这个职业。
吕金如医生主要教了我们一些急救方法。他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心肺复苏以及它的重要性。并在假人身上现场演示标准的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急救法。通过他的讲解和演示,同学们对心肺复苏的规范操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也了解了心肺复苏术对于昏迷的人的重要性,时间是多么紧迫。同时,我也想要为吕医生认真的态度点赞。
在医结金南社,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医学方面的知识,也了解到了我平时不知道的医院趣事,再一次的体会到了医生是多么的辛苦又多么的光荣。在一次一次的课程中,我更加坚定地想要做一名医生了。
——高一7班 冯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