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人有心脑血管疾病吗?现如今,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的“头号杀手”,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3月17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海雷医生来到“医结金南”社团,用幽默生动的比喻,通过“唠唠暗杀过程”“介绍杀手集团”“逃离杀手名单”“狭路相逢如何做”四个部分,来为同学们介绍这个“隐形的杀手”——心脑血管疾病。
刘海雷主任介绍:心脏位于人体胸腔中间偏左的位置,与遍布全身的血管构成血液循环系统。
在人体中,心脏就如同一个四居室小屋,结构复杂功能,设备齐全。当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时,心脏也就出现各种疾病。冠脉可以理解成房屋中的水管,供应心肌营养的血管阻塞会导致冠心病;传导系统相当于电路,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会出现心律失常;瓣膜就像一道房门,心脏瓣膜有问题,血液就不能沿着正常的路径流动;心肌就是房屋的墙壁,心肌收缩力减弱会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
刘主任用游戏作比喻,为大家一一剖析了“杀手集团”中的五员大将,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预防及应对方法。
01高血压
高血压会导致脑出血、昏迷、大小便失禁、半身不遂、视力听力减退、心衰等严重的并发症,而它最初可能仅仅表现出“头晕、心慌、耳鸣”这样易被忽视的小毛病。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考虑为高血压。有吸烟、高龄、肥胖、长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过度紧张、遗传等情况的是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建议定期自我监测、改善生活习惯,及时就诊。
02冠心病
冠心病按照冠状动脉的阻塞程度,由轻到重可以分为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高脂饮食、不良情绪、寒冷刺激、遗传等都是冠心病的诱因。冠心病常常在活动后、情绪激动时发作。发作时,人体会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并放射至左上肢、左背部,同时可能伴有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大汗等其它症状。刘主任为同学们展示了冠心病发作的急救处理——
03脑卒中(cù zhòng)
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学生感受:
高一(11)班 王鸿旭
我们总能在老一辈的人口中听见“三高”“冠心病”“中风”等字眼。为了缓解我们的恐惧,刘医生便使用幽默风趣的比喻向我们形象地描述这些疾病的危害,有的慢性病为急性发病做铺垫,有的病情发作迅速且致命,还有的甚至会造成终生不可逆的脑损伤。我家也有长期患有心血管慢性病的长辈,这节课不仅让我明白了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向我传授了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施救的最佳的时间与措施,也增加了我在紧急时刻为他们的生命上一道“保险锁”的机会。
或许有人会觉得,心脑血管疾病离同学们还很遥远,又是一种常见病,并不可怕。但实际上它是中国目前致死人数最多的疾病——甚至高于癌症,这已经足以说明心脑血管疾病的恐怖。只不过它平时善于隐藏,总是在暗处慢慢积累致病性。这次“医结金南”课程,刘医生亲手带我们揭开心脑血管疾病的伪装,他先是介绍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种类,接着展示了一些临床诊断的案例,又补充了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案,深入浅出,让我们受益匪浅。
高一(12)班 杨航宇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来说,更是一种常见病,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
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就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或者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脑卒中。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表面看来很短暂,其实它的形成经历是一个的漫长过程,从一个正常的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硬化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从一个人的动脉硬化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却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所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从思想上要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均衡营养,少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合理补钙;第二要适当地运动,规律地生活;第三要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后要戒烟,控制血压、血脂。
通过此次讲座,我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刘医生的知识和经验提醒我们要关注身心健康,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提高健康管理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积极锻炼、阳光向上、合理饮食,相信健康无价、生命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