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旭初
2006年4月
离高考只有两个半月了。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各项训练,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分析形势掌握有关动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则更为重要,因为它决定复习的方向和重点。下面介绍一点相关情况,供大家参考。
一、对去年语文试卷的评价
去年9月,由教育部学生司召集,在天津召开了“2004年全国高考命题总结交流会”。反映最好的仍是全国卷(共4套),它起到了领军的作用。对上海、北京卷的认同度也比较高。所以一定要把这6套试卷找来认真阅读,研究。对各省市自主命题的评价是:(1)优点:①遵循考纲,做到了平衡过渡;②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2)问题:创新不足,区分度下降。
二、今年的考试大纲
今年的语文考试大纲在去年的基础上作了局部修改,变化较大的是:原先打☆的考点前的☆全部取消。这就是说,作家作品、文学体裁登知识也要考,至少全国卷是这样。其他还有几处词语的改动,但并无实质性变化,不必过于推敲。
自主命题的省市仍需按照全国统一的考纲要求命题,但在试卷结构(是否分ⅠⅡ卷,共几大题)、主客观题的分值比例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至于文学常识考不考,可能由这些省市自己决定。估计今年自主命题的省市的试题将在总结去年情况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但变化不会太快,所以复习还要全面。
三、值得注意的动向
(一) 文言文阅读:去年的北京卷没有考文言翻译,而是把5分用来考文言断句(共5句)。
(二) 语言运用题出现了新考法
1、 设计广告词(全国卷)
2、 对对联(去年共有7套试卷考到)
3、 根据图表写结论(广东卷,隔了9年卷土重来)
4、 在三段简明新闻之间加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全国卷)
(三) 作文
去年的高考作文从全国卷到绝大部分自主命题的省市,考的仍然是话题作文,其中以关系型的话题居多,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全国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重庆卷)、“语言与沟通”(广东卷)等。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反思自我、重视文化、书写真情,以体现人文个性,提倡辨证思考。估计这个方向在今年的命题方向仍会坚持。
但上海题(《忙》)和北京题(《包容》)也备受关注。今年可能有更多的省市将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从而使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所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也得好好练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