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中语文新课标金陵中学培训点培训结业大会发言(代总结)
2004年8月5日至9日,由南京市教育局主办,金陵中学语文组承办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暑假培训。今天,这次为期五天的短暂培训就圆满地结束了。
回顾五天来紧张有序的培训,我们可以放心而高兴地说,这是学习新课标的另一种形式成功的尝试。这次培训虽说由我们语文组来承办,但我们同样是培训学员。如果说这次培训是成功的话,我觉得有以下两点重要原因:
1、领导重视、各方通力配合。这次培训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校长室最初从局里得知培训信息,及时地通知了语文组,并与教学处妥善调整好有关工作。支持我们竞标。丁强校长在忙碌工作中,召集语文组培训人员谈构思、谈设想、出主意、想办法,使我们倍受鼓舞。王余健校长分管教学,由于招生等公务脱身不开,还是与丁校长分头联系落实有关专家讲座等。不断询问我们准备情况,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具体问题。7月31日,王次伍书记和教学处蒋主任一起认真听取了我们组的汇报,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于次日紧急召集学校各部门负责人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和困难一一解决,并负责到人。使我们的培训准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可以说,没有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们这次培训就很难有这样一个圆满的结果。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学校各部门也大力配合,虽然是在假期,更是酷暑难耐,但是学校电教组老师在课件制作、设备提供与管理方面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后勤处的老师假期任务繁重、辛苦,但他们为前来参加培训的老师在食宿方面做了充分的考虑安排,校办公室、文印室的老师们也在各项事务和处理上做了艰苦细致的安排,没有他们的大力配合,我们这次培训也不可能如此圆满成功,在此,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2、安排合理、准备充分。新课标、新理念,理论性比较强,作为首先接触它,并且要担任培训任务的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如何在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恰当的定位是关于培训能否成功的一大问题。经过老师们的讨论,集思广益,根据我们的实际和特点,我们把目标定位在一点:实事求是。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为主,联系新课标理论,重点展示我们自己思考和探索比较深入、成熟一些的专题,目的是大家共同交流、互相学习、一起提高。事实证明,这个定位十分准确。定位一明,纲举目张,我们很快就明确分工,进入到高效的准备阶段,而且这其中这个目标一直没有动摇过,没有因为目标不明、定位不准走过弯路,浪费过我们宝贵的准备时间。
这次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除了专家讲座,我们老师的任务也有三天,但是我们的准备却早从7月5日开始,一直准备到8月5日。在这一个月中,我们老师冒着酷暑高温,一趟趟跑到学校,互相讨论、切磋、商议方案,不断进行修改打磨,表现出极强的责任感和高度的热情,大家全身心投入热火朝天、毫无怨言。正式由于大家的充分认真的准备,才保证了我们这次培训的圆满成功,在此,我们也应该对我们自己的老师表示感谢。
这次培训,我们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肯定:
1、培训内容比较丰富、全面。这次培训我们共分六个小组有六个专题。对新课标必修课程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目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都有所探究。其中有对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性质进行的研究、有对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有研究作文自评和互评,有研究口头表达与交流,也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研究激发学生兴趣的语文学习模式的研究。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两个层面:一是专家的理论讲座一是我们老师自己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既有理论的指导,专家的引领,方向明确。又有在实践中对理论的印证和运用,指导性强。避免了空谈,又不是盲目的摸索。这种结合事实证明也是很正确的。
3、老中青三结合,群策群力,体现了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六个专题组每组都是老中青三结合。我们的目的就是想让有经验的老教师领头把关,让有能力的、头脑灵活的中年老师台前展示、互相切磋、共同钻研、一起提高。充分展示我们组的研究新课标理论所走过的道路。
这次培训,我们自然组合组里的十几位老师,都是很有实力、工作极有热情的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名,学科带头人两名,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教育硕士3名,市青优3名。班子很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十分浓厚,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超越自我,展开深入对话,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极强的团队精神,这些都是保证培训成功的基础。
4、教学实践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主要有:
王守明老师利用丰富的课件,围绕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性质的问题,对比研究,生动形象、说服力强。
张小路老师则从教育哲学的高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值得肯定。
刘涛老师在理论指导下,用自己丰富的教学实例形象具体展示自己数年的探索实践过程,形式多样,发人深思。
王芳老师采用沙龙的形式,进行作文自评与互评的规律性认识的探索,形式新颖,和谐民主,效果很好。
韩玉洁老师则用现场上课的方式提供一趟保有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也很好表现自己在“口头表达与交流”这一课题上的独到认识与探索。
朱德勇老师基于网络游戏的自主-合作-探索式语文教学模式则是利用先进技术、顺应时代潮流、结合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的一次先锋式探索,其效果很值得关注。
总之教学实践探究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他们每一次讲座和上课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除了以上的优点,通过这次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我们也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比如我们的理论修养还不够高,今后应该继续努力,我们的教学实践还应该向高档次、高水平发展;我们的探索和研究还应向深广度开掘;我们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程度还应上一个台阶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次培训给我们的启迪式很大的。培训之余,我们的老师已进行过多次反思和议论,我们认为,今后我们应根据我们组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大力进行自身优势资源的开发、构建、共享和提高工作,力争在课堂教学艺术、课内外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方面,早日作出成果,让我们研究永远贯穿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使我们的老师人人都成为“学者型”教师,为了学生的明天为了心中的教育理想而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