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课程教学处  | 学科主页  | 语文
2006期末检测双向及命题特点
南京市20052006学年高三期末调研检测命题
语文学科双向细目表
(兼作覆盖分析表)
 
考试内容
题号
题型
能力层级
分值
大项
知识点
 
语文
基础
知识
汉字字音识记
1
选择
A
3
近义词辨析
2
选择
A
3
成语运用
3
选择
D
3
文学常识
4
选择
A
3
 
科技文
阅读
重要语句理解
5
选择
B
3
信息筛选
6
选择
C
3
文意理解
7
选择
B
3
 
文言文
阅读
文言实词虚词理解
8
选择
B
3
信息筛选
9
选择
C
3
文意概括分析
10
选择
C
3
文言语句翻译
11
简答
D
10
名句默写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
12
简答
E
8
名句默写
13
填空
A
5
 
散文
阅读
作用分析
14
简答
C
4
手法及情感分析
15
简答
E
6
文意概括
16
简答
C
6
词句理解
17
简答
B
6
语言
运用
仿写
18
简答
D
4
病句标点辨析修改
19
简答
D
4
语段概括及表达得体
20
简答
D
7
作  文
半命题作文
21
作文
D
60
合  计
 
21
 
预估总难度
0.6
 
 
 
 
 
 
 
 
 
 
 
南京市2005—2006学年高三期末调研检测命题特点
 
 
一、结构体例
2005年16套高考卷结构赋分
 
 
 
第1卷
第2卷
 
合计
合计
1
05全国1
12
9
9
30
23
22
15
60
120
2
05全国2
12
9
9
30
23
22
15
60
120
3
05全国3
12
9
9
30
23
22
15
60
120
4
05北京
15
15
合计30
三18
12社科
18
12
60
120
5
05上海
18社科
22散文
4名句
 
8诗歌
15文言
13文言
70
 
6
05天津
12
18
12
42
18
18
12
60
108
7
05重庆
15
12
12
39
16
20
15
60
111
8
05辽宁
18
12
12
42
22
18
8
60
108
9
05山东
18
12
12
42
18
18
12
60
108
10
05江苏
12
12
12
36
21
20
13
60
114
11
05浙江
18
12
12
42
20
18
10
60
108
12
05江西
18
12
12
42
18
18
12
60
108
13
05福建
12社科
12文言
合计24
三20
20散文
16语用
70
 
 
14
05湖南
18
12
12
42
21
27
60
 
108
15
05湖北
18
12
12
42
18
18
12
60
108
16
05广东
15
9
12
36
20
21
13
60
114
16套试卷,14套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套不分,上海和福建。
第一卷30分,第二卷120分,有4份,即全国3套和北京卷。
第一卷36分,第二卷114分,有2份,即江苏和广东。
第一卷39分,第二卷111分,有1份,即重庆。
第一卷42分,第二卷108分,有7份,即天津、辽宁、山东、浙江、江西、湖南和湖北。
 
 
 
 
 
 
 
 
 
 
 
 
 
 
 
 
二、考点简析
 
语文学科双向细目表
(兼作覆盖分析表)
 
考试内容
题号
题型
能力层级
分值
大项
知识点
 
语文
基础
知识
汉字字音识记
1
选择
A
3
近义词辨析
2
选择
A
3
成语运用
3
选择
D
3
文学常识
4
选择
A
3
 
科技文
阅读
重要语句理解
5
选择
B
3
信息筛选
6
选择
C
3
文意理解
7
选择
B
3
 
文言文
阅读
文言实词虚词理解
8
选择
B
3
信息筛选
9
选择
C
3
文意概括分析
10
选择
C
3
文言语句翻译
11
简答
D
10
名句默写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
12
简答
E
8
名句默写
13
填空
A
5
 
散文
阅读
作用分析
14
简答
C
4
手法及情感分析
15
简答
E
6
文意概括
16
简答
C
6
词句理解
17
简答
B
6
语言
运用
仿写
18
简答
D
4
病句标点辨析修改
19
简答
D
4
语段概括及表达得体
20
简答
D
7
作  文
半命题作文
21
作文
D
60
合  计
 
21
 
预估总难度
0.6
 
三、三模统筹
从内容而言,统筹安排,互为补充,全面覆盖,不留盲点。
从题型而言,稳中出新,常中有变,朴中见色。
从选材而言,语料新鲜,情境真实,雅俗共赏。
从难度而言,三次模拟难度大致统一,考虑到近两年高考的实际得分,难度系数预计在0.6左右。
四、自我评价
不足之处:
选择题有3题得分率在20%左右,文言文第一题“其”字考作为语气副词的两种不同用法,学生能力达不到。
大阅读评分标准过细,阅卷时间又过于仓促,有些“意思对即可”的答案容易被忽略,客观上得分不理想。
诗歌选材与学生常见的写景抒情类作品有异,意思不容易理解。
语用第三道题在难度、区分度上控制得不理想。
作文题虽倡导了立意开放、重视课本、熟读经典的方向,但已有类似高考题在先,新颖度不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本次考试:统计28609人,均分87.95。
 
 
 
第二学期教研安排及复习建议
 
一、复习进度
二模之前
2月中旬——3月下旬
第六册新授,一轮知识点覆盖,一模弱点强化
三模之前
4月初——4月下旬
古诗、大阅读、作文(审题、素材、片段)、二模弱点强化
高考之前
5月初——6月初
限时训练(前三板、作文、整卷)、三模弱点强化、新题型训练、应试心理调适
 
二、教研活动
 
次序
主题
主讲人
时间
地点
作文
沈中尧
2月16日3月2日
 
现代文阅读(审题、筛选、表达)
谢嗣极
3月16日
3月30日
 
文言文阅读
朱德勇
4月13日
 
古诗鉴赏
徐志伟
4月27日
 
语知语用
王夫成
5月11日
 
注:4月13日增加二模反馈,5月11日增加三模反馈。
 
三、教辅材料
   1、高三二轮资料。贯彻二轮复习按“块”强化的原则,内容上由分块专项检测卷和模拟卷组成。语知语用10份,古诗文8份,现代文8份,模拟卷5份,由采集到的各校模拟卷加以筛选综合而成,全部是原创题。形式上是活页编排,答案另附,便于检查反馈。已付印,开学后即可拿到。
   2、高三阅读文选。按主题编排,精选千字左右美文、时文、杂文。可供阅读训练,也可供写作素材积累。每期10篇左右,预计在高考前至少出2期,第一期由王夫成老师编辑,在下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时印发给大家,每校一份。
   3、高考三年佳作选。按发展等级编排,每期10篇左右,预计在高考前至少出2期,第一期由蔡肇基老师编辑,在下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时印发给大家,每校一份。
   4、各地考题精编。考虑到以下两点因素:一是有的省市到5月份才举行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二是各人各校的信息来源、交流试卷各不相同。所以请各校由备课组长牵头,在复习期间注意搜集整理各地新题、好题,以语知语用、诗歌、默写、作文为主,也不排除有价值的阅读题,统一整理成WORD文档,包括题目和答案。于5月11日教研活动时交电子文档,
我再组织中心组老师利用一周时间分门别类,去粗取精,在5月18日备课组长会时打印分发给各学校。
 
四、征求意见
   1、高三一轮复习资料的意见。(郭锡悌老师对病句,杨淳老师对诗歌鉴赏及文言文、翻译片段)
   2、高三二轮复习资料的意见。(江宁、六合、溧水、中华、十三、三十九、南外分校)
   3、高三三次模拟命题的意见和建议。(胡宗业老师对一模试卷)
   4、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建议。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