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智慧教学
—从教杂感(十)
金陵中学 彭昆湘 08.6.26
书应该怎么教?这个问题很难几语说清。现在有一条潜规则在支配着老师:平常的课平常地上,公开课、评比课特别地上。有人戏称第一种课为“土课”,第二种课为“洋课”,老师之间听课听到的是第二种课,很少听到第一种课。两种课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如果只善一种课,那就要出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各人心中都有数。现在有的地方喊出了“打倒公开课”的口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洋课”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但“土课”依然是那么“土”。书应该怎么教更说不清了。
从培养国之人才的角度来谈这个难题,从学生终生受益的前瞻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可能稍为容易破解这一难题。人才的主要品质是知识丰富,具有个性特点,善于思考,思维灵活,应变能力强,富有创造性,有责任心,讲诚信道德。教学能否锁定这些主要品质是判断教学是否科学有道的主要参数。而要使课堂成为培养上述品质的基地、温床,其教学就应该具有鲜明的智慧性。
智慧教学是高品位教学。其主要特征试述如下:
1. 重启导。把启发诱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穿引各项
教学任务。由问生启,启而发思;顺思利导,导而生悟。由浅至深,层层深入。一节课让学生循着一条隐形的思路探索向前。与启导相悖的教学则是灌输注入,抄录记忆,机械重复,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2.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求知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快乐,激发求知的兴趣。机智幽默的语言,巧妙设计的课件,板书,风趣的搞笑,滑稽的动作,灵活的逗笑,…,让课堂泛起一阵阵的笑声。语言死板,表情严肃,按部就班,平淡无奇的教学就达不到这种生动有趣的效果。
3.语言精炼。以智慧的语言作精炼,扼要,简明的讲解,有时用语相当经典。对内容的归纳精当到位,易记上口;阐述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拖泥带水。不精练则用语随意,扯东拉西,讲解含糊,归纳欠准,每每不到位。
4.输入与产出相结合。新知识输入的同时,注重知识的运用产出。讲练结合恰当及时,难易把握适度;学生随堂完成任务情况良好。而只重如何讲,不重讲练结合的教学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做法。
5.即席灵动。睿智的教者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于事先的教案,常常巧妙地捕捉课堂上出现的战机灵活地创造精彩的一瞬。其即兴发挥常常顺手拈来,毫无痕迹。多数教师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
6.师生互动。教学呈双向互动式,师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既讲解好该讲的内容,也以组织者的身份指挥调度好课堂舞台,师生“同台演出”一场精彩的戏。而没有师生互动的课还为一些教师所维护,教师一言堂在“土课”上是奉为金科玉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