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课程教学处  | 学科主页  | 英语  | 网上荣誉室
从教杂感﹙三﹚

从教杂感﹙三﹚

        金陵中学 彭昆湘 08.6.12

一所中学要办得好,一定要有良性循环链。循环链由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学生、家长四个方面构成。四良则形成良性,其中出现一劣就会形成良性循环障碍。形成四良的关键在主要管理人。他们的能力水平、决策指令、人格魅力亲和力度、目光眼界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学校的前途未来。

教师是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体现者,一支经过筛选,锤炼的精干教师队伍方能使得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有声有色,颇有成效。教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很注重自身的形象和人格的尊严。教学与科研是个体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本身的高素质和上进心。同时,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来保证教学与科研出成果。

科研水平的检验是比较容易的,而教学水平的检验却十分复杂。听几节课,翻几本作业本,查几次考试分数,看学生评教反馈,这些都不能准确评定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

对一个教师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全面综合评价,应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知识水平、知识面的广度、驾驭课堂能力、解疑释难能力、分析教材能力、命题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教学论文撰写能力、工作态度、组织纪律性、团结互助精神、关心学生程度、师德人品、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等等。这些情况的准确知情者主要是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学校不应也无需苛求教师条条达标、面面出众。一个组的教师若能做到长短互补,那就能达到整体综合水平居于高层次,这个组就是一个战斗力十分强的集体。

学生评教价值意义何在?这是一个必须弄清的问题,它关系到学校是否能确保良性循环。如果学生的评教能够促进师生友好关系,则必然促进教学,调动激励双方的积极性。反之,则破坏了师生友好关系,助长学生中的歪风邪气,破坏教学的良性循环,使得正常教学无法进行。而现在但凡进行学生评教的学校,都出现后一种情况。每次评教之后学校都会掀起轩然大波,出现许多后遗症。有时,甚至有哭诉的,有怒骂的,有上书的,还有乘机诋毁打黑枪的。为什么这样一个多弊少利的评教非得要年年搞呢?我问过市内外不少学校领导,有的说这是上面规定的,有的说只有学生才能治老师,有的说走走形式,别太在意。这些回答显然是不负责任或有问题的。如果唯上是从,恰恰说明不是高明的领导;如果想借学生之手整老师,那就说明他不能当领导;如果劝老师莫在意,那就要请你认真思考老师为什麽会那麽在意。

现在的评教完全是背着老师运作,老师没有知情权,没有述职权,没有解释权,没有申辩权。说你黑你就黑,说你白你就白。老师给学生写毕业鉴定都要先给学生过目,学生同意签字老师才能写上鉴定表,而学生评老师却叫老师靠边站,这还谈什么师生平等?这样做,应有的尊师爱生不就变成了尊生毁师了吗?新课程标准增设了形成性评价一项,其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这一评价等地除了严重违章违纪的少数学生在B以下,多数必须评为B以上。而现在一些名校经过挑选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竟然连B等都得不到,岂不滑天下之大稽。规范评价,严肃评价,合法评教,尊重教师人权和尊严,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依法治校之使然。学生评教是无记名操作的,如果不给予正确的指导,就会感情用事,极端否定或极端肯定都会出现。那些平时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往往会被一些学生记仇,他们借评教之机进行报复,把分打得低而又低;而那些平时很少批评学生的老师则给学生以好感,每每得到好评。这已被多次评教所证实。不少原本很负责任的老师鉴于此,不敢对学生严格要求,更不要说严厉批评教训,连吓唬的话都不敢说。除了少数“顽固分子”为了捍卫教育的尊严和教学应有的正道,全然不顾、不惧这种歪风邪气,不怕得低分,依旧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现在有的学校一些“高智商”者巧妙左右学生,给所有任课老师打高分,这于师生都有益处,老师心情愉快,工作更加努力,学生由此得益更多,可谓双赢。而有的班级恰恰相反,乌云遮日,兵刃相见,两败俱伤,师生仇视,后患无穷。还有些学校就以学生的评教论英雄,树标兵,以少杀多;有的甚至黑白颠倒,埋没忠良,弄得满园激愤,怨声载道。

和谐是安定团结的根本保证,人心凝聚是一个单位蒸蒸日上的首要前提,奉老师为上帝,是高明领导行事的一项宗旨。学生评教在诸种评价因素中充其量只能占百分之二十(这是指科学合理,尊重人格,无暗箱操作,反馈准确的评价),而有些学校竟然大肆张扬学生对老师的不准确评价结果,人为夸大其价值,结果伤害了许多教师,弄得校无宁日,师颜扫地。得也?失也?不言而喻。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