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课程教学处  | 学科主页  | 政治
你快回来——政治课上的“快乐”
金陵中学    赵巧林
【内容提要】:
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怎样改变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心目中的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改变思想政治课应该使政治课更具开放性;应进行对思想政治课各要素的变革;应使教学形式更加的“神采飞扬”。
【关键词】:
快乐     开放     形式    趣味     变革 
【主要内容】:
偶尔,一次上街的时候,听到两位学生模样的人在谈论对政治课的评价,其中一个说:“政治课太无聊了,老师只会捧着书,照本宣科,到期中、期末的时候,又要背那么多的东西,我一背完就忘,一考完就丢。”另一个说:“我发现政治课最好了,因为我可以随心所欲,打打瞌睡,做作业,或者拿本小说来读读,岂不快哉!”思想政治课应该是学生思想陶冶的重要阵地,应该是思想道德建设、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更应该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但,为什么会被学生视作“鸡肋”?
这段对话让我陷入深思,我的学生又是怎样评价我的政治课的呢?我在政治课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我的教学,是否也存在同样的教条和死板呢?如果有,我又应该怎么做,来使学生改变对政治课的看法?或者说,以上这些问题是否值得我们所有的政治老师去思考?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去上好一堂普通而又快乐的政治课,又应该如何去寓如此重要的目标去孕育于平常呢?
首先,我们的政治课应更具“开放性”。“开放性”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政治课摆脱原有程式的关键。
任何一个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同其他系统始终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政治课教学系统从构成系统的两个要素,教与学来看,都同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充满了时代气息。而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来自于各个不同背景的家庭,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环境的影响,接受着来自环境的信息、能量。其中,有的是健康的、正确的、有利的,有的是不健康的、不正确的、不利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大浪淘沙,社会各种腐败的、落后的、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通过家庭、社会等途径时时影响着学生,我们如果看不到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依然只是局限于“封闭式”的教学,这显然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是不相适应的,也很难实现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更谈不上让学生去感受政治的快乐。现实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在不断运动,运动中系统要素、环境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及时抓住社会发展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教与学两要素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环境对系统的关系。社会环境对教学存在着有利的一面,又存在着不利的一面。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一面,提高学生对不利一面的鉴别、认识、判断的能力。全面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功能,保证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记得把学校小课堂与大社会相结合,把课堂上的理论、观点放到社会实践中去验证,验证的过程就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把握时代脉搏,思考体会的过程,如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开拓精神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就一些时事,热点问题,社会现象,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如伊拉克战争,如SARS,如美国大选,如环境问题,等等,在对这些外界环境的了解和知悉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提高了用所学的政治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又让我们的教学具备了时代的精神和开放的特征,同时也更能为学生所喜闻乐道了。
其次,政治的“快乐”来自于参与政治课各要素的变革。
这主要包括:(1)教学目标的变革。这主要是指改变原先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教学目标为现今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课不应成为没有任何载体的“空中楼阁”,而应使学生将政治教学中的思维方式方法、情感体验、心理情操等非技能但对社会发展又极其重要的因素放之于社会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的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学生在不知觉地运用政治思维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中体会到了政治的“快乐”。 (2)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的变革。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道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主体地位和角色几乎没有人怀疑过,也一直没有改变过。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知识爆炸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地重新学习,才能适应动态的今天和未来。因此,教师也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 ,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当前政治课教学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填压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授人以渔,才是教师最高的教学境界。
第三,让教学形式“神采飞扬”。
内容决定形式,反之形式也能够反作用于内容。要达到“神采飞扬”的目的,我们必须做以下变革:
(1)变革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向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方向转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集中表现——电化教育(包括投影、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具有形象化、可再现性、综合性等特点,便于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的电教媒体作用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电化教学对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感染力、加大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效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来说,开展电化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知识信息要求新且广,教师的教学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而且,由于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教学中必须把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自身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补充大量社会信息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而要做到这些,凭简单落后的传统教学手段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现代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新的形式下感受政治教学的内容和新的趣味。
(2)使原先无味而又重要的教学环节更具趣味性,如导入、板书、问题的设问等。就导入而言,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入环节。它有如社戏中的一套开场锣鼓,又像长剧的 序幕和交响乐的序曲,其作用决不可小视。  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深懂此理,总是力求一开讲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之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精神状态。如我在讲到“做情绪的主人”时,我采取“演示法”导入:当上课铃打响后,我面有怒色,狠狠的推门而入,并将手中的课本很响亮的扔在讲台上,并大声对学生说我今天心情不好,不要惹我。然后我又回身离开教室,并马上换了一副笑脸,乐呵呵的推门而入说:同学们好啊。在学生目瞪口呆的时候,我开始问学生在老师这两种不同的情绪下上完这节课,你们的学习效果会有何不同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导入,不仅渲染了课堂的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如磁铁般牢牢地吸住了学生的思维注意,为新课内容的顺利教学作好了铺垫 。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学记》)由此反省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之所“由兴由废”。再高的理论,再深的学问如果不结合实际,不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统一,那它就没有价值,没有生命力。政治课的趣味性,它的目的也就在于实现政治课的目的,使她成为真正有用的课,为学生所喜爱的课。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