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校友风采
我校87届校友鲍哲南入选世界顶级学术杂志《自然》年度人物

2015年12月17日,最新出版《自然》杂志揭晓年度十大人物,即该杂志选出的2015年对于世界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10个人。中国2位科学家上榜,其中一位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我校87届校友鲍哲南。


   

    自2008年以来,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鲍哲南致力于研发人造皮肤,2015年又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10月,鲍哲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描述了这种人造皮肤模拟触觉的机理。这种皮肤敏感到可以感知蝴蝶和苍蝇落在表面的“触觉”并作出反应。鲍哲说,人造皮肤将来也许可以用于换肤,把它裹装在所需部位,能让烧伤病人重新获得触觉。
  人体皮肤之所以有触觉,是因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分布在皮肤上的传感器会将刺激强度转化为电压脉冲,传递到大脑。人造皮肤的原理即是如此。鲍哲团队研制出的人造皮肤像纸一样薄,具有双层结构,外层是感知压力的传感器,由塑料和碳纳米管制成,内层是柔性电子电路,可以把压力信号改变成电子信号,传递给大脑,刺激神经元。
  鲍哲称自己的研究灵感往往来自大自然,“如果我们知道如何设计出具有同等复杂度的材料,那么就能解决真实世界里的问题。”研究人造皮肤,最早是从机器人身上获得灵感。当她知道,机器人没有触觉,爬到墙的顶上,没有东西可以抓住就会掉下来时,想到自己一直在做的柔性材料、电子材料,“应该很适合用来做传感器,放在机器人身上,作为人工皮肤。”
  “我们还有很工作需要去做”鲍哲说,她希望人造皮肤有朝一日可以为医疗事业带来变革,“现在已经看到了这条道路。”
2011年,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舞台上,鲍哲捧走了属于她的奖杯与荣誉: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在为鲍哲颁奖时说:“这个星球是美丽的,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数十亿不同肤色的人,更加美丽的是那些为人类保持美丽皮肤的默默奉献的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鲍哲女士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鲍哲197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81—1987年就读南京金陵中学。1987年考取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移民美国,进入伊利诺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化学系,1995年在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2004年后在斯坦福大学工作至今。
附:原载《文汇报》2008年4月18日,后编入金陵中学建校120周年纪念文集《桃李坐春风. 校友风华录》,由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领舞在学科前沿
——记美籍华裔科学家、南京大学校友鲍哲南
秦刚
  鲍哲楠(1970—)美籍华裔女科学家,高分子化学家。1981—1987年就读南京金陵中学。
  她用印刷技术制出了第一例高性能有机晶体管,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例用有机晶体管驱动的全新结构的电子纸,她是美国化学会评出的12名对本世纪化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杰出女青年科学家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杂志评出的本世纪100位青年创新者中有她的名字……诸多的荣誉加载在这位年轻女子身上,她就是美籍华裔科学家、南京大学校友鲍哲楠。
“科研路上,勤奋很重要”
  在科学的征途上,鲍哲南自认为不是一位天才,通向成功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努力。
  鲍哲楠曾就读南京十中(现金陵中学),中学时代的她就对理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养成了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这为她在科学道路上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987年,鲍哲南如愿考取南京大学,进入化学系学习。在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鲍哲南对科学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求。由于出色的成绩和实验能力,她在三年级前的暑假就进入南京大学化学系薛奇教授的高分子实验室,参加科研工作。
  1990年,鲍哲楠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本科没有读完的她移居美国,并到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学习。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坚持打两份工。就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自学通过了TOFEL和GRE的考试。
  机遇往往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1991年芝加哥大学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在还没有获得本科学位的情况下,她被破格录取为该校化学系的公费研究生。她选择了华裔高分子化学家于鲁平作为自己的导师。从此,她便踏入了聚合物材料化学这一迷人的世界。鲍哲南说:“是导师于鲁平教授将我引入科学的殿堂,在这里,我得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训练,使我具有了独立研究的能力。”在芝加哥大学,她有机会了解不同学科前沿领域的发展,并确立了交叉学科研究的科研方向。
  
“女科学家可以更自信”
  1995年鲍哲楠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后进入贝尔实验室,很快就成为了聚合物和有机材料部门的首席研究员。2001年她被贝尔实验室聘为杰出研究员,这是该实验室聘任研究人员的最高级别。在贝尔实验室的八年中,她在纳米电子学、有机晶体管等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的成果。
晶体管是1948年在贝尔实验室发明的。通常,有机材料不能代替传统无机单晶硅制作晶体管,鲍哲楠的志向是通过开发有机半导体来彻底改造晶体管,使电子器件可应用于更多的地方和任何衬底上,例如大型墙上显示器、食品盒的价格标签等。1997年鲍哲楠合成了高迁移率的有机材料,制造出当时增益最高的有机晶体管,使有机晶体管初步达到了实用水平。她和她的同事们还使用印刷喷涂的方法取代复杂、昂贵的光刻技术制造有机晶体管,使器件尺寸也达到了微米数量级,这是晶体管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进展。此后,鲍哲南与更多的物理学家及工业界的科学家合作,更深入地开展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的研究。2000年末,贝尔实验室和E-Ink公司的科学家合作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塑料电子纸—它不但能够弯曲、读写,而且可以自由刷新和改写,因而具有普通纸张和电子显示器两者的特点。其中,鲍哲南合成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印刷全塑料柔性薄型显示器,在新型“电子纸”中起了关键作用,为此,鲍哲楠获得了2001年R&D杂志100名最佳研究人员奖;她的这项技术被该杂志选为最佳新技术;她所在的发明团队获2002年美国化学会集体发明奖。
  在诸多荣誉面前,鲍哲楠心态平和。从事科研,她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决不放弃,永远乐观”。在贝尔实验室这样一个强者如云的地方,一个年轻的女学者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是难能可贵的。鲍哲南承认,作为一个女性,要为家庭和孩子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也由此获得了快乐和激励。此外,她认为:女性科学家较少,会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鼓励和支持。
斯坦福校园里的“走路英雄”
  科研路上,鲍哲楠没有因为已取得的成就而裹足不前。2004年,鲍哲南来到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这里,她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2006年,她在塑料有机电子材料领域取得了一项重大成果,她和她的学生们在任意衬底上成核和选区生长有机半导体单晶簿膜,并制成了高性能晶体管的阵列,这和传统电子器件完全不同,这项新技术用于平板电子显示器,可将其速度提高三倍,美国电子业界称此项技术为“突破性”技术,它将使未来的电子产品打破传统模式,可以作成任何一种形状,甚至可以穿在身上,制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服装。这项成果也发表在2006年英国《自然》杂志上,并获得了这样的评论:“在柔性衬底上制造大面积半导体器件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一种简单的技术在这类衬底上生长单晶有机半导体为该领域带来新的希望……他们的方法表明了高质量、但易碎的有机半导体晶体向实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展示了在大面积柔性衬底上制造高性能电子器件的可行性。”
由于成绩突出,2007年她获得斯坦福大学工程教学女教师优秀奖,被评为国际光学、光子学、影像学学术组织SPIE2007年12名SPIE优秀妇女之一,她还是50名美国纳米技术发明奖获奖人之一。
  鲍哲楠在学生时期就坚持全面发展,现在她的工作非常繁忙,为了能把自幼养成的体育锻炼坚持下去,她经常走路上班。她说: “每次30分钟的走路不仅是我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许多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例如使我有更多的机会与我的朋友,父母交谈。斯坦福大学为了减少校园内的汽车停车位的紧张状况,提倡步行、骑自行车、或公共交通上班。由于鲍哲南长期坚持走路上班,她被评为斯坦福大学校园“走路英雄”,为此,还将她的照片和留言制成明信片,并悬挂于斯坦福的校车之中(文中插图)。
  
  【人物链接】
鲍哲楠,女,1970年11月出生于南京,现执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当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能源、有机和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传感材料和分子电子器件、纳米电子学等,内容包括有机半导体和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和电子纸,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米电子器件和大面积薄膜晶体管,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美国科学院年报》、《美国化学会志》、《先进材料》、《应用物理通讯》等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获准30多项)。担任美国材料学会的执委,美国化学会聚合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分会执委和程序委员会成员,《先进功能材料》、《材料化学》和《今日材料》杂志编委,以及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委等。鲍哲南在制造用于柔性薄型显示器的全塑晶体管的新型高性能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方面有突出贡献。她在有机薄膜晶体管领域发表的文章在1997-2007年得到2226次引用,在被引用最多的20名作者中排名第4。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