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世宁:1949年生,1968年毕业于南京金陵中学,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南大物理系主任、省物理学会理事长。
2007年2月28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在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等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科研小组重要成员祝世宁教授系金陵中学68届高中毕业的校友。
祝世宁,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和非线性光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子晶体、非线性光子晶体和光学超晶格,微结构电磁材料和纳米光学,以及压电,铁电,包括陶瓷,单晶,薄膜和超晶格材料的结构,性能的表征及新物理效应的探索。曾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先进个人(重要贡献),江苏省高校科技先进个人和南京市“科技之星” 荣誉称号。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完成的研究成果曾入选1998年度我国基础研究十大成果、1999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199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0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近十年来,先后参加或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从1990以来在国际SCI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科学(Science)>>二篇,<<物理评论快报(Phys.Rev.Lett.)>>四篇,<<物理评论(Phys.Rev.>> 、<<应用物理快报(Appl.Phys.Lett.)>>、<<应用物理学报(J Appl Phys.)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得和申请国家、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
祝教授他们在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获奖成果构建了介电体超晶格中电磁波、弹性波、极化激元波传播与激发的理论体系,发展了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方法和制备技术,发现了一批新的物理效应,并研制成相关器件原型。这一成果拓展了人们对微结构材料的认识,展示了介电体超晶格在光电子领域诱人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