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活动集锦
红树青山好放船——六六届高三3班聚会纪实
红树青山好放船
——六六届高三3班聚会纪实
       2006年10月4日,是一个秋高气爽的艳阳天。我们六六届高三3班同学和我们当年的班主任、我们的朋友岳燕宁老师欢聚一堂,共庆我们“六十大寿”及毕业四十周年。
   早在一年前岳老师就提议:“明年你们六十岁,大家要好好聚一聚。”从那时起,同学们就开始献计献策,并成立了筹备小组精心策划、具体安排。
    10月4日一大早,同学们纷纷来到金陵中学——当年的十中,我们魂牵梦萦的母校——集合。除本地同学外,有同学从北京、从上海、从淮阴赶来,有同学整整三十八年未曾谋面,时有“相见不相识”的瞬间。一时间,校门口热闹起来,大家亲切握手、热烈拥抱,兴奋而感伤。
    我们这一届,在1966年6月18日,被告知取消高考,那一天距我们走进高考考场仅剩12天。以后,我们留校经历了两年文化大革命。1968年,我们上山、下乡、去内蒙,开始了艰苦备尝的知青岁月。从此,曾为一个集体的我们,星流云散,化为一个个分子,溶入到社会的汪洋大海,经历了各个不同的人生旅程,饱尝了人生路上的艰难曲折、悲欢离合。如今,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已是白发皓首,满面沧桑……
    当然,幸福、愉快是这一天的主题。在岳老师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校园。走在熟悉的林荫大道上,我们寻找陪伴我们度过青少年时代、深深镌刻在我们心中的东课堂、西课堂、八家村、图书馆、体育馆、口字楼和大礼堂、小礼堂的遗址。在最能代表老十中的钟楼前,我们满怀深情地集体留影。
    在校史馆,我们逗留的时间最长。大家被母校一个多世纪历史的厚重、人文精神的积淀深深感动着,为我们是母校有史以来在校时间最长的一届学子而自豪。我们认真搜寻着曾经熟识的恩师的照片,向岳老师询问他们的状况;我们仔细寻找我们在校八年可能留下的文字资料和照片——非常遗憾,因为那场浩劫,校史展中竟没有关于我们的任何资料!不过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永远铭记母校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熏陶就足够了。
    恋恋不舍地离开金中,我们驱车前往河西分校。在那里,我们惊叹校园恢宏的气势和浓郁的现代气息,为百年母校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欢欣鼓舞,大家衷心祝愿金陵中学百年校风薪火相传,早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继续为祖国、为民族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聚会的最后一项活动是驱车前往南京郊外的青龙山庄。那里有葱茏的山,潋滟的湖,是放松心情、畅叙友情的好去处。
同学们三三两两,徜徉于湖光山色之间,相互诉说这几十年的经历和感慨,话语中多了对第二代、第三代的喜爱和期盼之情。
在青龙山庄的大会议室,同学们团团围坐在岳老师身边,回顾成长经历,共叙师生之情。座谈会由杨德昌同学主持,他以十年为一阶段,简述了我们这六十年的不寻常历程——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在炮火中诞生,五十年代在新中国长大,六十年代经历了饥馑的三年困难时期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七十年代“上山下乡干革命”,八十年代重新寻找自己的社会位置,九十年代至今,荡涤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面对满堂鬓发斑白的当年弟子,岳老师感慨地说:“尽管见面多次,但平时回想起你们,仍是一个个当年的少年模样,是那麽活泼,那麽多才多艺。”“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你们当中将会出多少人才!”
他还说:“你们这些年来,不论在任何岗位,都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我真是感到很高兴!”他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我们都要珍惜生活,注意健康,过好我们的晚年。”
       听了岳老师一席话,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述说自己的经历,有的回顾在十中的校园生活,有的回忆各位恩师的音容笑貌,有的趣谈和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大家一致认为,当年学校、老师所给予我们最重要的是: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遇到困难要勇于克服。所以我们才能历尽坎坷不失志,顽强自立地走到今天。
    座谈中岳老师和我们一起时而唏嘘,时而欢笑,席间,他和几位同学还引吭高歌,大家击掌应和,会场气氛热烈而自在。
    最后,同学们相约: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欢聚一堂,为我们敬爱的岳老师祝贺七十大寿;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度聚首,共庆我们的古稀之年,到那时,“一个也不能少”!
 
                                                                                                                                     六六届 高三3班  刘硕敏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