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活动集锦
关于金陵中学第二届校友会工作报告及换届改选等问题的说明

尊敬的各位校友代表:
我受金陵中学第二届校友理事会的委托,现将第二届校友理事会的工作情况及第三届校友理事会换届改选的问题向大家汇报如下,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 五年来校友会所做的主要工作:
金陵中学校友会是在1993年经南京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的社会团体法人,并在1996年4月份成立了第一届校友理事会。2000年3月,进行了校友理事会的换届改选工作,成立了本届校友理事会。五年来,我们在海内外广大校友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下,遵循“加强联系,增进友谊,互相关心,发展学校”的校友会宗旨,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友联谊活动,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
1. 健全组织,齐心协力搞好115周年校庆活动。
第二届校友理事会成立后,按照分工,设立了由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及校史办专职人员组成的常务理事会,负责行使校友会赋予的各项职权,并负责处理校友会的日常工作。为迎接2003年建校115周年,在校行政和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校庆活动筹备小组,抽调了熟悉学校发展历史和热心校友会工作的肖文龙同志、王志中同志挂帅校庆筹备工作小组,会同校史办王子乙同志、宣传组吕卫东同志及校办有关同志一起,重新编辑并布置了校史陈列馆。为了重新布展,将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省级文物钟楼作为校史陈列场所。学校拆资对钟楼进行了重新修缮和装修。
为了征集校史资料,筹备小组的王子乙等老师们定期召开校友理事会及扩大会议,充分发挥南京校友会的东道主和大本营作用。同时广泛联络各地校友分会,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各种校友联谊活动,宣传学校近年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成就。在各地热心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征集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学校内部各处室也积极配合校友会,将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就、各种活动的照片资料、各种文献资料提供出来。使校庆筹备小组从容撰写新校史的展览脚本,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了新校史馆的布展工作。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校庆筹备小组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校庆计划。我们通过召开行政办公会、校友理事会等形式就校庆的宗旨、活动内容、组织分工等内容向广大师生、校友征求意见,经过校庆筹备小组集体研究,几易其稿,最后才完成115周年校庆计划的制定工作。
第二届校友理事会通过各种途径与各地校友分会加强联系,逐步建立起以届次、年级为条、以班级、地区为块,条块结合的校友联络网。校庆活动也得到了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其中新闻媒体的校友热情地利用手中的媒体大力宣传母校、报道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扩大了学校的声誉;文艺界的校友,为校庆的文艺演出活动献计献策,有的校友亲自参加文艺演出;书画界的校友聚集一堂,组织了一次大型笔会,筹办了校友和在校师生书画展,为校庆活动增彩添色;体育界的校友回校后,与在校学生展开了球类友谊比赛。正是由于校友骨干和热心人的无私奉献和通力合作,才使得学校举行的115周年校庆活动开展得隆重、多彩和喜庆。在此我代表校友会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2.热心服务,主动积极地开展各种校友联谊活动。
2000年到今,校友会编辑出版了《校友通讯》20期,并免费发放给各地校友会和有详细通讯地址的校友。我们通过《校友通讯》及时报道各地校友会的活动情况,同时也通过这份报纸向校友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成就,并以此架设了学校与校友之间的桥梁。
校友会的常设机构校史办公室的王子乙老师和后来接班的聂祝旭老师把接待校友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近年来,先后接待了56届、52届、54届、75届、70届、53届、84届、49届、66届等校友的回母校探访活动,不少校友还专程到河西分校去看看学校的新发展。另经常有校友个人回母校探访。如2004年4月,我校著名校友,荣获国务院的两弹元勋勋章的吕敏院士,利用到南京开会的时间,回到母校,关心学校的发展情况。2004年5月,南京市举办名城会期间,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齐康院士,专程赶到母校,风趣地说:“我已经80多岁了,今天回母校汇报成绩来了。”他一生主持设计了一百多个大型纪念性建筑项目,带了一百多位建筑博士和硕士。他赠给母校几十本他的建筑设计画册。他还主动表示,要在适当的时候,给母校的学生做科技讲座。香港郎文教育出版社编辑兼经理校友沈信达先生也利用到上海的机会专程回母校。泰国华侨校友吴志英一年中两次回母校,当听说学校有老师和学生参加中国教育部AFS项目在泰国访问时,热情地把整个中国代表团请到家中接待。老一辈校友们的爱校之心和眷念之情,常令我们感动不已。
1952年毕业的李永泰校友,现为东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出版《友声》杂志八年多,组织同学撰写回忆录、拜访老师,加强与母校联系,为学校提供了大量金中校友的信息,对校友会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积极支持《校友通讯》的出版。
3.弘扬传统,为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献计出力
冲破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的种种束缚,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既对学生的现在负责,又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这是我校教改的主旋律。我们校友会也发挥自身特长。充分发挥广大校友在“忆校史,讲传统”中现身说法的榜样作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纵览我校117年的校史,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是我校一脉相承、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正是在这个优良传统的培育下,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莘莘学子成了国家和民族的栋梁,成了各条战线的有用之才。为了做好这项常规工作,我们从以下几个渠道作了一些尝试。一是将吴仲华、戴安邦等18位校友的两院院士和十多位校友中的人文大师的照片和简介张贴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同时将他们的详细介绍挂在校园网上。这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对激励金中后来的学子以他们为楷模,努力把自己也培养成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为两位在金中从教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出版了他们的教育论文集,一位是物理特级老师岳燕宁《校园耕耘四十年》;一位是语文特级老师喻旭初的《求真学步集》。三是配合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年轻校友姚远,出版了反映金陵中学毕业的十多位中国知名的人文大师的书籍《钟楼嵯峨》。四是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享誉南京、全国乃到世界的在校学子,如被誉为“金陵小盖茨”的王珂;摘取国际中学生信息学奥赛金牌银牌的李申杰、章准平、林希德;把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记忆合金安全煤气灶阀门”在美国第53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的华演,他的名字并被国际小行星命名组织用来命名了一颗小行星,等等。努力在学校营造一种“今日我以金中为荣,明日金中以我为荣”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4.服务社会,用校史馆作为宣传学校的阵地
新校史馆建成后,我们利用校史馆丰富的史料和图片资料,向来学校参观的兄弟学校和社会各界朋友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优良传统、办学特色以及教育教学成果。开馆以来,我们先后接待大小参观团二百余次。
同时,校史馆也成为学校对新生进行爱校教育的重要场所,广大学生从这儿了解自己的学校,以母校的历史为荣,以考入金中而骄傲。
在校史馆,我们还接待了来自教育部的陈至立部长,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南京市市长蒋宏坤等领导干部,丰富的史料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校史馆更是广大校友的家。如齐康院士、吕敏院士回到母校时,在校史馆里留连忘返,在校史馆看到自己的照片时,更是兴奋不已。各届校友回母校开展联欢会时,都不忘到校史馆转转,最后都将他们活动的照片留存在校史馆。
5.言传身教,利用校友力量推进学校全面素质教育
走出去、请进来,工作在社会各行各业有真知灼见、有真才实学的广大校友,是我们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开辟第二课堂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如请在高校的博导、教授校友回母校为学生开设科普讲座。请书画界校友回母校开笔会,将精彩的书画作品陈列在校园各种场所,既美化了校园文化氛围,又给师生带来了精神享受。诸如此类的由校友作老师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在校学子的情操。
2005年5月22日,在热心校友沈晓杰的倡议下,我们正式成立了“金陵中学校友会记者分会”。在宁各媒体记者3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由田涛同志担任分会会长,陈 炜、王 征、沈晓杰担任分会副会长。“金陵中学校友会记者分会”还制作了校友通讯录,表示今后一定加强联系,为宣传母校献策出力。“金陵中学校友会记者分会”成立后,为学校的对内对外宣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校友代表们,第二届校友理事会近五年来的工作是积极主动和有成效的。当然我们在组织各项活动中也难免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我们衷心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够在此基础上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开创校友会工作的新局面。
二、 关于校友会理事会换届改选的几点说明。
根据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办法的要求,第二届校友理事会已到期,经过校友理事会代表会议研究,初步确立了第三届校友理事会的改选意见:
1.校友理事会换届改选的原则是“以老带新”,上届理事中部分同志因年老体弱、公务繁忙等原因,不宜再参与校友会具体工作者,一般转任为名誉会长和名誉理事。
2.理事候选人条件,主要考虑能够积极热情地参与校友会工作,年富力强的同志,并适当照顾校友的代表性。
3.根据第二届校友理事会会议协商,现拟:
推荐丁强同志担任第三届校友会会长;
推荐王次伍同志、朱梦斋同志、程家义同志、王志中同志、汪庆云同志继续担任第三届校友会副会长;
推荐田涛同志、陈五一同志、米寿江同志、田国生同志担任第三届校友会副会长。
以上推荐人选,请校友代表会议审议。

                                  2005年11月26日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