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那个盛夏,我们相识在南京十中的小礼堂、西课堂,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相聚母校,庆祝入学五十周年。
一些同学特地从外地赶来,一些同学几十年未曾谋面,但在今天这个日子里聚在一起,我们开心,我们激动,那个曾令全班同学自豪却又沉寂已久的“初三六”复活了。
王国勤班长在聚会上满怀深情的致辞,代表了全班同学的心声。他致辞完毕,话音未落,喻旭初老师即高声宣布:“这篇作文可以得满分”。
特刊登班长致辞全文,以回顾我们初三6班五十年前开始的难忘的初中生活,以表达我们对母校恩师和同窗的深厚情谊。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50年前,即1963年盛夏,我们这群懵懂稚嫩的13岁少男少女,怀着初识的喜悦和惊奇,相聚在南京十中初一6班这样一个平凡的集体里,开始了为期三年中学同窗生活。
50年过去了,十中的校园:钟楼、东课楼、西课楼、图书馆、口字楼以及许多角落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十中的老师:林校长、李校长、张主任、柳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外语老师、地理老师、体育老师等,老师们的一张张慈祥可亲的面孔时常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班56位同学个个健康、活泼、阳光,当年我们一个个踮着脚尖在大礼堂西侧那一排窗口报到注册,我们领到鲜红的学生证揣进口袋,熠熠生辉的十中校徽别在胸前,在西课楼教室,班主任俞文杰老师指挥着男生女生排座位,宣布初一6班班委会成立等情形,桩桩件件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今天除了少部分因故不能参加,更多的同学克服困难,积极参加这难得的聚会。这说明大家心中依然怀着对老同学的一片深情,彼此没有忘记。刚一见面也许有的同学彼此不能脱口叫出名字,而一旦提起当年的绰号就会立即恍然大悟。还记得小钢炮老母牛吗?Browny是谁?提起这一串串雅号,会使我们有一种跨越50年悠悠的亲切。
在十中上学时,学习上大家总能互相帮助,男生女生同桌,虽有一道“三八线”所隔,但仍会,彼此关心和帮助;在校运动会竞赛场上,卢苏、刘江庆、江宁、赵文静、张克南等同学,在大家的呐喊助威声中奋力参赛,为班集体赢得了最多的奖状;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到西岗农场劳动一个星期,既亲身经历了农民的辛劳,也体验到白天一起干活,晚上挤在一起睡觉那种集体生活的快乐与温暖;班级中有的同学有了伤病,为不使他耽误课程,其他同学主动帮助早接晚送;在串联的路上也留下了初三(六)班的一路歌声和笑声;毕业后同学们劳燕分飞,一旦谁有了困难,其他人也能伸出友谊之手,主动问候和帮助。在十中共读三年的同窗情谊,令我们回味无穷。这友情是一杯美酒,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让快乐发酵,时间越久越香醇;这友情是一杯浓茶,经过了温水的洗涤,让幸福释放升华,时间越长越浓香。如今我们离开母校已近半个世纪,我们也开始两鬓斑白,回忆同窗的三年,觉得三年竟是那般的短暂,短暂的就好像转瞬即逝的烟火,当我们翻着那些早已泛黄的老照片时,那些如剪影一般的青春画面会在我们脑海中一遍遍放映。一辈子同学二辈子亲,我们六班同学定能做到不断加强和深化同学之间的友情。
师恩重如山,师情永难忘。分别50年,我们从未忘记。今天请到喻老师、潘老师、范老师。老师们对我们含辛茹苦的培育,老师们的形象,总是印在我们的眼睛里,深深刻在我们的心中。从把学生目光中的那些怀疑、猜测、挑剔,变成信任尊敬和爱戴,我们深知绝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传道、授业、解惑”包含着无数苦涩和艰辛。为了我们的成长,老师们呕心沥血,蜡炬成灰,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老师用深情的教诲规范我们的言行,用知识的力量为我们插上奋飞的翅膀。我们收获了学业,学会了做人,吸取了享用终身的营养。我们六班的同学奋斗在农村、工厂、部队、机关、教育、医疗等不同战线,虽然注定平凡,但未虚度年华,也不敢碌碌无为,我们努力过,奔波过,我们流过汗,流过泪,我们有过失败的痛苦,也有过成功的喜悦。我们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回报母校,感恩老师,我们六班的全体同学向母校十中培养我们成长的、曾经教过我们的各位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感谢。
2013年,是喻旭初老师、潘慰高、范琳老师在十中任教50年甚至更久的一年。他们早已是桃李满天下。借此机会我们向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请各位老师接收我们由衷的谢意和祝贺!愿谢意和祝贺化成永不凋谢的花朵,为老师们的生活带来永久的芬芳。
这次同学聚会,创意、策划、联络、筹备过程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汪德文、单文典、朱平、俞小靖、卢苏、郭爱民、张萍华、俞志平等同学在高温酷暑的炎炎夏日完成的。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让我们以最热烈掌声,欢迎和感谢喻旭初老师、潘慰高老师、范琳老师来参加我们初三6班“暮然回首,相聚金中50年“的聚会!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祝六班同学的友谊长存!
祝各位老师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1966届初三6班
2013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