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封怀(1900~1993) 1919—1921年就读金陵大学附中,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现代植物园的创始人之一,长期从事植物园的建设,对中国植物园特别是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封怀,祖籍江西修水.1900年生于南京,出身名门。曾祖父陈宝箴,任湖南巡抚时主张变法维新;祖父陈三立,佐助父亲推行新政,被誉为“维新四公子”之一,后潜心诗文,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父亲陈衡恪,留日归国后致力美术教育与研究,是民初国画大师;比他大十岁的三叔陈寅恪是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陈封怀出生后一个月母亲便去世,他幼年跟随祖父母;父亲学成归国,任教南通及上海,他便随父生活,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
陈封怀19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金陵大学附中,1922年升入金陵大学农学系,师从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1925年转入国人创办的东南大学农学院。
(一)
因受陈焕镛影响,陈封怀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学和清华大学任教三年后,便加入了从美国哈佛留学回国的植物学家胡先骕建立的、以研究动植物分类为主的静生生物调查所,接连五年在河北以及东北三省进行植物调查和标本采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知识,发表了有关镜泊湖植物生态和河北菊科植物的论文。
1933年冬陈封怀和胡先骕、秦仁昌一起,参加创办中国第一座正规的植物园——庐山森林植物园的筹建工作。193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出国留学,8月20日参加庐山森林植物园成立大会后,赴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留学,在世界著名的植物学家史密斯指导下,研究报春花科和菊科植物,学习植物园的科学与艺术、建设与管理。留学期间,他还到英国的邱园以及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各大标本馆作短期研究。他学习勤奋、严谨以及聪颖,深受赏识。
1936年日军入侵我国东北,陈封怀谢绝师友挽留学成归国,放弃留大城市,毅然回故乡江西,到庐山森林植物园任技师兼副主任,为植物园的建设发展辛勤工作,短短三年就使植物园初具规模,确定以引种松柏类植物为主要方向。1938年庐山森林植物园正蓬勃建设,日本侵略军打下九江,他仍坚守岗位,直至庐山听见炮声,才在工人劝说下洒泪离开,辗转到江西泰和中正大学园艺系任教。1946年抗战刚结束,陈封怀马上回庐山,面对满目荆棘、断瓦残垣、建筑被毁、引种的珍贵植物损失殆尽的困境,他果敢地挑起恢复建园的重担,出任植物园主任。他团结职工,生产自救,筹集资金,恢复和发展植物园;同时兼任中正大学教授,定期步行上、下庐山,以授课所得,贴补职工生活,弥补植物园支出,坚持创业,还不畏强暴,与破坏行为斗争,保护园内树木。新中国建立前夕,国民党军队散兵游勇撤退时,在庐山大肆抢劫,他与职工临危不退,使我国当时惟一的植物园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之初,陈封怀没有逃避庐山的艰苦生活迁往大城市,而是与职工一道,毫无怨言,日复一日辛勤劳动,建设了我国这座惟一的亚高山植物园,并在国内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岩石园,为创建中国第一座正规的植物园作出了重要贡献。
植物园是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植物的基地,也是具有园林外貌和科学内涵的科普教育园地。陈封怀立足庐山,还关心整个中国的植物园事业。1953年他应杭州市建设局邀请,去杭州设计规划杭州植物园。1954年,他顾全大局,率领庐山植物园的数位骨干,来南京规划设计,主持建造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1958年,他又率领南京中山植物园的部分同志赴武汉东湖,领导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建园工作。1963年,他又被请到广州,领导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建设。
陈封怀为我国特别是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通过植物园的引种、驯化工作,在我国首次成功地引种了西洋参、糖槭、檀香、白树油、欧洲山毛榉、神秘果等多种特种经济植物、造林树种、药用植物和园林观赏植物,丰富了我国的植物资源,在科学内容与园林外貌上都已达到一定水平,在国际上受到较高评价。他主持建造的植物园,做到了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科学和艺术结合,使之既有丰富的科学内容,又有美丽的园林外貌,还有发展生产的意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植物园建园理论方面,他提出了“科学内容与美观的园林外貌相结合”的原则。在科研方面,他提出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全面、系统进行植物引种驯化研究的指导思想。
中国现有植物园100多座,陈封怀虽只在庐山、南京、武汉、华南等四座植物园工作过,但我国20世纪50—70年代建立的许多植物园,他都去作过多方面指导,许多植物园都有他辛勤、精妙的构思和耗费的心血。他是中国植物园的创始人之一,人们尊称他为“中国植物园之父”。
(二)
在植物分类学方面,陈封怀对报春花科、菊科、毛茛科以及栽培植物均有深入研究。从1936年起,他就对该属约120余种植物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原始资料,撰写论文,从理论上对该属植物的演化、地理分布和起源,作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些论文和资料,为他和他的学生承担完成中国植物志报春花科的编著,奠定了坚实基础。陈封怀到华南植物园工作后,自1975年7月至1989年7月,他和他的学生集中精力对中国报春花科植物进行系统研究。经十余年的深入研究,终于首次全面清理了我国报春花科植物的种类,论证了我国西南山区是珍珠菜属、点地梅属和报春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他们还重新划定了报春花属30个组的界限,对部分种类的隶属作了调整,使组的划分更趋自然,纠正了前人著作中的许多错误。他们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九卷第一分册和第二分册中。此项成果获1993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50多年来,陈封怀一直奋斗在祖国科研和教育战线,曾历任庐山植物园主任、中正大学园艺系教授、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副主任、武汉植物园主任、华南植物园主任、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兼任广东省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顾问,为我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植物园的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3年4月13日中国著名植物园家陈封怀因病逝世,归葬庐山植物园。他留给我们的中国植物园事业和植物分类的研究成果,犹如苍松翠柏,永远葱郁;他为植物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高尚品德,也永远激励后人。
(选自《桃李坐春风·校友风华录》,校友会根据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