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校友通讯  | 校友通讯79期(2014.03)
林学泰斗陈嵘
   
 
 
 
    陈嵘(1888—1971)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树木分类学、造林学的研究,有突出成就,被公认为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人。为中国林业教学实践和造林绿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抗战期间曾任金陵补习学校、鼓楼中学、同伦中学、南京金陵中学负责人。
    温州籍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写有《缅怀宗一陈嵘先生》一诗:“忆昔金陵趋谒时,乡亲前辈亦吾师。十年树木珍标本,两袖清风旧布衣。北海道寒松柏劲,怀仁堂前电光迟。等身著作千秋在,犹自怀公有所思。”诗题中的陈嵘,是他的同乡,字公益,又字宗一,祖籍温州市平阳县,出生于湖州市安吉县,是著名林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被公认为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人。
                    留学日本,爱国情长
  1888年3月2日,陈嵘出生于安吉县晓墅镇三社村,清代其祖父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从平阳县坎头(今属南雁镇上坎头村)移居该地。陈嵘7岁上私塾,15岁单身回到平阳坎头,入读当地文人陈黎青主办的“之致用学堂”。一年后,转入平阳县高等学堂学习,由于他勤奋刻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受到师友亲族的器重,并予以接济生活。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恩师陈黎青的介绍与帮助下,他开始了旅日留学生涯。
  陈嵘东渡东瀛,进入东京弘文书院日语速成班学习,仅用半年多就学完日文和中学课程,入大学预科学习。在预科学习期间,有一次去校途中,因衣单腹饥,冻昏于途中,为同学救活,此事登于日本报刊后,安吉县梅溪镇人莫永贞见沪报译文,甚为感动,虽素不相识,立汇200元救济,此事陈嵘一直铭记在心。
  宣统元年(1909年),陈嵘考入北海道的东北帝国农科大学林科,这是他走向林业学的起步。期间,他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骨干。武昌起义前,曾受同盟会派遣,与黄炎培等五人潜入天津,策动直隶新军,响应共和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他参加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庆典,之后复返农科大学攻读,足见陈嵘在异国他乡不忘拳拳报国之志。
                     教书育人,贡献林学
  1913年,陈嵘毕业回国,任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开始从事林业教育。1915年,转任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林科主任。他非常重视实践, 1916年,选江浦老山20万亩荒山,创办了江苏省教育集团公有林做实习基地,兼任技务主任。之后还兴办了浙江云野公司、安吉三社林场、安徽建平林社、南京九华山林场、青龙山林场和江苏句容下蜀林场。
  在此期间,他联合全国农林学界,发动组织中华农学会,并为首任会长兼总干事长,一直到抗战前,均负责中华农学会日常工作,使入不敷出的学会积存基金20万余元,为会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17年,支持凌道扬等发起成立中华森林会。这些集中体现了陈嵘“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核心教学思想。
  1922年,陈嵘赴美国哈佛大学安诺德树木园研究树木学,受到威尔逊等树木分类学家指导,1924年获硕士学位。之后又到德国撒克逊林学院进修一年,游历了非洲、欧洲多国。1925年回国,任金陵大学森林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3周年,陈嵘受众人之托,向国民政府递交报告,建议将原来定在清明节的我国植树节改在3月12日孙中山的忌日,得到国民政府同意。
  从1925年起到1952年,陈嵘一直在南京担任金陵大学森林系教授、系主任,讲授中国树木论、造林学原论、造林学本论、造林学各论等课程。教学之余,他曾数次深入神农架、峨眉山和云贵边境采集标本,在四川采到稀有的珙桐花种子,被国内外园艺家采用为珍贵树木。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金陵大学西迁,但大量教学仪器设备和标本无法搬迁,陈嵘等五人奉令留守,保护校产,他们临危受命,竭力支撑。“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与同事利用校园,收容了近3万名老弱妇孺,使他们免遭日寇的凌辱与杀害。抗战期间,为解决留校职工生活出路,他利用金陵中学校舍,开办私立同伦中学任校长。抗战胜利后,金大金中校园校产完好无损。
  1952年,陈嵘调到北京,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一级研究员,此后一直在该所工作。同年他倡议成立中国林学会,当选为副理事长,并担任该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林业科学》主编。文革期间,由于遭受迫害,1971年含冤病逝于北京。
                    著作等身,敬仰绵延
    陈嵘毕生致力于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林业史的教学与研究。自1918年始开展编著论述,他从国内林业实际出发,以中国造林树种为基础,吸收发展了国外造林营林学理论,毕生著有《中国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概要》《造林学各论》《造林学特论》《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中国森林史料》等书籍,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造林学,学术性、实用性很高。78岁时还完成了《竹的种类及栽培利用》一书。
    陈嵘的煌煌巨作《中国树木分类学》是其代表作,1913年起他采集标本研究树木分类,前后修改13次之多,1937年9月出版,被国外誉为亚洲名著之一。该书共150万字,附插图1165幅,记载了中国树木2550种,列550属111科,对树种的形态、生态,如根、茎、枝、树皮、芽、叶、花序、花、果实、种子等都详加描述,并分述其产地、地理分布及用途,成为林学具有权威性的经典巨著,确立了陈嵘作为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人的地位。这本巨著在上个世纪30年代是全国大学林学系主要教材,林业科研生产中重要参考文献,直到80年代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嵘去世后,后人敬仰绵延不绝。在陈嵘祖籍平阳县坎头的陈氏祠堂里,有一块“黉门遗泽,科苑留芳”的匾额,是自称后学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生前为陈嵘敬撰。当代《平阳县志》与《陈氏宗谱》均记载了陈嵘的事迹。在陈嵘出生地安吉三社村树木园内,还建有陈嵘陈列馆和陈嵘墓,墓前立着陈嵘半身塑像,供后人瞻仰。
    1978年,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表达了对一代林学宗师的敬仰和怀念。1979年,根据他的生前意愿,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会用其捐赠的近8万元稿费积蓄,设立了中国林学会奖励基金。
    1988年陈嵘诞辰100周年,在北京科学会堂,由林业部、九三学社、中国林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和浙江省安吉县政协联合举行了纪念会,会后中国林学会出版了《陈嵘纪念册》。
                                  (校友会根据资料整理)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