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校友通讯  | 校友通讯第77期(2013.9)
黄乃海校友向母校捐赠《珠山八友瓷画大系》
     8月16日在2013上海书展上,金陵中学1957届校友黄乃海著的《珠山八友瓷画大系》举行了首发式。10月1日在母校南京金陵中学建校125周年庆典之际,黄乃海校友将向母校捐赠两套自己的专著《珠山八友瓷画大系》。
    明清两朝皇家重视景德镇陶瓷生产,集中全国的人才和物力,保证了皇家官窑景德镇陶瓷的质量。清末民初,皇家御窑厂衰落,但出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田鹤仙、程意亭。
   《珠山八友瓷画大系》集中展示了“珠山八友”的代表作,是一部集中了“珠山八友”画家群体不同时期代表作的大型画册,分上、下两卷,入选作品427件均系作者收藏,其中瓷板239件,瓷瓶、瓷盘200余件,成套精品逾百套,是迄今为止有关“珠山八友”出版物中作品数量最多、艺术风格最完备、展示最为全面的专著。该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十二章,以画家人名为序,通过高精度的实物照片与简明的文字解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作品的原貌,能够还世人“珠山八友”的庐山真面目,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瓷画艺术也有借鉴意义。黄乃海介绍:“他们的作品毫不逊色张大千、齐白石等名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山八友’在立志图新的思想指导下,于传统粉彩工艺中探寻出一条新路的艰辛和辉煌。”
   《珠山八友瓷画大系》的出版,旨在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画艺与瓷艺之优秀成果,突出较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准,是一部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并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优秀作品。
   《珠山八友瓷画大系》的出版,凝聚了黄乃海校友毕生的心血。
    现年72岁的黄乃海,1941年生,江西萍乡人,一生热衷于艺术品收藏和社会公益事业,中央电视台、景德镇电视台、上海《东方早报》等媒体均有报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捍卫者。黄乃海的祖父黄序鹓是国民党立法委员、考试委员会委员、著名经济学家。 为避战火,黄乃海 4岁时曾回老家,在祖父身边度过了短暂却对人生有重要影响的五年。幼小的他对祖父家挂在中堂的瓷板画和陈列在博古架上的瓷瓶这些景德镇名家“珠山八友”的精美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习字之余常偷偷临摹上面的花鸟人物。五年的耳濡目染、渐染熏陶为他奠定了一定的鉴赏功底,并步入学习美术的道路。
    黄乃海的外祖父朱绍良是淞沪抗战中路军总指挥、国民党一级上将,文革期间黄乃海受之牵连被挂牌批斗,幸好他靠替各单位画大幅毛主席油画像躲过一劫,将从拍卖行购得的数十件“珠山八友”作品藏在几幅主席像后面得以保存。1996年他母亲在境外去世,奔丧期间他提出继承外祖父遗留下来的“珠山八友”作品,并经过16年努力,悉数运回南京,珍藏研究。
    近二十几年来,黄乃海还驱车近20万公里,跑遍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寻觅“珠山八友”散失在民间的作品,以高价购得100余件,
    从2010年1月开始,黄乃海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倾力收藏、悉心研究“珠山八友”瓷画的心得付诸笔墨。历时三年多,耗尽他毕生精力与财力收藏的清末,民国至解放初期,跨越三个朝代的景德镇瓷绘艺术大师的精品《珠山八友瓷画大系》(上下卷)终于出版发行,呈现在我们面前。精美的画面,精炼的解说,让世人尽情分享“珠山八友” 艺术作品之精湛,真正悟出“珠山八友”作品不可复制的艺术真谛,将“珠山八友”首重精勤、变革图新、淡泊明志的精神与其作品将永载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史册,让后人永远铭记。
    2013年国庆节,黄乃海校友怀着感恩之情,把刚出版的《珠山八友瓷画大系》作为礼物,向母校金陵中学125周年校庆和恽宗瀛艺术馆献礼,感谢母校,感谢恩师。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