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校友通讯  | 校友通讯第77期(2013.9)
民国时期南京青少年运动会与金陵中学体育传统
    2013年8月,南京举办了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参赛运动员为14—17周岁的青少年。远在民国时期,南京也曾有类似年龄段的青少年运动会——“南京市中小学联合运动会”,第一届举办于84年前的1929年5月,金陵中学运动员在运动会上首战告捷。
    1929年5月11日上午,南京市第一届中小学联合运动会在市区半边街(次年改称公园路)“公共体育场”开幕。当天下雨,运动会暂停二日,5月14日继续。运动会会长为南京市市长刘纪文、副会长为教育局长顾树森,均到场参观。
    参加首届运动会的有11所中学、36所小学。比赛项目以团体操和田径为主,小学组参与团体操演示,中学生主要参加田径竞赛。金陵大学附中(即金陵中学)在运动会上展现较强实力,金中包揽了百米短跑比赛前三名,还获得多项其他比赛名次,中学甲组有:涂钟卫(1.52米)跳高第一名,厉存稚(11.16米)三级跳第一名,刘祖侃(4.265米)跳远冠军,姜本敏获高栏和低栏两项冠军;中学乙组有:胡弘矶(4,88米)跳远第一名,吴平抄(9.98米)。金陵中学获中学团体总分第一,姜本敏获个人总分第一。
    5月15日上午,在市政府大礼堂举行隆重颁奖仪式。刘市长及夫人为运动员颁奖。奖品有奖牌、银盾、优胜旗和文具等。金陵中学获锦旗一面,银盾两面。南京史上首届中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金中运动员首战告捷,体现了金中体育运动具有悠久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当时的南京市教育局长致辞称:“吾人知有强健的国民,然后有强健的民族和国家”,道出了当年南京举办青少年运动会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增进青少年体质。从1929年至1937年,南京共举办了六届青少年体育运动会。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被迫停办。南京市中小学联合运动会在南京城市史上书写了青少年体育的光辉篇章。
    当年在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上取得佳绩的金陵中学,如今已建校125年。回顾历史,金中一直继承和发扬重视体育的优良传统,使之传承并得以光大,为金中学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国时期,金大附中除田径外,足球队誉满华东地区,印尼归侨、航空英烈陈镇和校友曾作为中国足球队主力,参加了193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解放后,学校继承重视体育传统,开展体育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质,1958年获得了“全国体育运动红旗学校”的光荣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继续传承体育传统,始终坚持重视体育教育,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并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如坚持每周三节体育课,还安排体锻课,从课时上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学校每年都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有秋季田径运动会、冬季环湖长跑、广播操比赛、年级各种球类联赛等,而且很多比赛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参加南京市的各项中学生体育活动,我校在健美操大赛、龙舟比赛等群体比赛中,也取得突出成绩。
    在新时期下,学校还先后成立了女篮和田径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是江苏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单位。前国家女排主攻手孙玥就是金陵中学80年代校友。我校女篮近几年在全国高中联赛中均获得了前3名,今年还获得传统校比赛第1名。金中女子篮球队向高校输送了许多运动员,还向国家队输送了多名高水平运动员。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十多年来坚持富有学校特点的业余训练,遵循科学训练规律,探索新的训练手段,也取得优异成绩。近几年来,我校田径队有近40人次获得省冠军,两次获得江苏省团体冠军,多次获得团体前三名。
    因体育工作成绩突出,金陵中学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优秀体育传统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等称号,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立了“金陵中学青少年俱乐部”,这也是江苏唯一一家综合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1937年金陵大学附中春季运动会(夏道生校友提供)
 
 
 
     1960年南京十中校篮球队持“全国体育红旗校”奖旗行进在体育馆前。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