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校友通讯  | 校友通讯第77期(2013.9)
金陵中学与南京难民保护区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同胞30万。与日寇大屠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拉贝为首的国际友人建立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俗称南京难民保护区,保护了25万难民生命,体现了高尚的人道主义和热爱和平的精神。我们校史办公室,从积累的资料中发现,有着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金陵中学教职员工和校友,与南京难民保护区,有着密切而多方面的联系。
    第一、金中校友杭立武提出建立难民保护区的建议
    1937年10月,日军侵华,南京危殆,沦陷前夕, 1919年毕业于金中、时任金陵大学董事会董事长的杭立武提议,邀集在南京教会学校服务的美国人和少数英德商业人士约20人,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救济机构,定名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被推选为主席,目的是最危急的时候,负责保护困在危城未及撤离的难民有一个躲避的处所。难民保护区以美国大使馆所在地和金陵大学等教会学校为中心,占地3.86平方公里,界内设有25个难民收容所,先后有25万以上难民拥入避难获救助而保住生命。其中金陵中学难民所收容难民6000——8000人。
    第二、金中教职员工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难民同胞
    南京沦陷前夕,金陵大学及其附属中学即金陵中学西迁四川办学,同时由美国教授贝德士、史德蔚、林查德及中国教授陈嵘、齐兆昌5人成立“金陵大学留京护校委员会”,管理金大和金中,主持两校的难民区工作,坚持办学。
    金中教职工,直接参加了难民区的工作,为难民安排住处、做饭、包扎伤口、维持秩序等。口字楼、钟楼、操场上,住满了难民。人太满了,关闭了校门,许多难民就从围墙翻爬进校。金中教职工的积极工作,获得了国际红十字会奖状和奖励物资。
    金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杨书华来信说:“父亲杨洪瑞,是国军教导总队的士兵,曾和战友们在南京保卫战中浴血奋战,直至南京沦陷,放下武器。父亲跑到金中难民区避难。当日寇凶残地端着刺刀在校园里搜索国军散兵的危急时刻,工友王宗福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将左臂上的工作袖章,别在父亲的手臂上。父亲得救了,于是后来才有我们。”
    1938年初,金中口字楼内住满了难民。为免遭日寇的蹂躏,工友严师傅将40余名难民妇女藏进钟楼底下地下室,暗中给她们送饭送水。一天,日寇进校搜查,扬言要把无主认领的难民统统抓走。严师傅先认一难民青年为儿子,王师傅又认领一难民姑娘为女儿,使他们幸免于难。被救的两人,后来结为夫妇。1960年还来金中找恩人报恩。
    第三、金中老校友许传音在救护难民、出庭作证方面有特殊功绩
    1937年12月4日,汇文书院时期的老校友许传音受邀参加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持安全区难民的住房安排工作,同时还应邀担任世界红卍字会副会长,开展了大量的救护难民工作,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是国际委员会的得力助手。他目击了日军残酷的暴行,与国际友人一起竭力加以阻止,并记录、汇总报告给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以此向日军提出抗议。例如,许传音陪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到中华门内新开路5号拍摄了夏淑琴一家9口人,被日寇残杀7人的现场记录片。当时年仅8岁的夏淑琴身上也被戳了3刀。2007年11月2日,夏淑琴老人第5次去日本东京法庭,反诉日本右翼分子歪曲事实的诽谤,取得了胜诉。许传音、马吉的录像证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许传音作为国际红卍字会副会长,负责组织掩埋满街惨遭日军残害的死难同胞的尸体。在当时各个慈善机构掩埋尸体的记录中,红卍字会的记录最为详细,时间、地点十分明确。其中一次掩埋了4300多具尸体的记录,成为战后东京远东军事法庭上审判日军屠城元凶的铁证。此外,许传音曾多次向日本使馆要粮食救助难民所难民。大屠杀之后他还协助魏特琳保释监狱里的平民。
    1946年7月26日,年已62岁的许传音作为中国证人,出席了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他用流利的英语,陈述了长达2万多字的证词,愤怒控诉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并舌战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日本战犯、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的辩护律师伊藤,驳得他哑口无言。许传音的证词是认定南京大屠杀事实和元凶松井石根罪行的铁证,有力地把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送上了绞刑台,伸张了正义,告慰了亡灵。
    第四、建立“抗日战争纪事碑”,记载金中人的感人事迹
    金陵中学及其校友在抗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如九·一八事变爆发,我校教职员旋即勇敢地向蒋介石递交《呈请国府移师抗日》请愿书;彭仁忭、李鹏(翔)、陈镇和等校友,为保卫祖国领空壮烈牺牲;朱启平校友,1945年9月2日,作为《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目睹了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国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全过程,当即写成长篇通讯《落日》,发表后反响热烈,被称为“状元之作”,编入大学新闻专业和高中语文教材。万县金中校友、当时新闻界著名的专栏记者赵浩生,抗战胜利后从重庆到南京,也见证报道了国民政府在南京文庙大成殿审判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军司令谷寿夫,判处战犯谷寿夫死刑等重要的历史场面。
    2008年10月2日,南京市金陵中学建校120周年庆典之际,由1957届校友倡议,全校师生校友捐款,在校园内建立了“金陵中学抗日战争纪事碑”,作为校庆献礼,铭记金中校友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并作为活教材,永远教育金中后来人,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