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校友通讯  | 校友通讯53期(2007.09)
我的篮球生涯

我的篮球生涯

1952届校友  郭宗武

 

近期“友声”和金中“校友通讯”等刊物,介绍了金中球类体育:一是过去的金中足球,二是现在的金中女篮,而较少介绍金中历史上男篮的辉煌历史。我看了深有感触,特写本文,回忆自己从金中开始的篮球生涯。

一、中学年代

1946年抗战胜利后一年,刚好小学毕业,便随父母由四川重庆化龙桥,从大后方复员回到南京。通过考试录取于“金大附中”(简称金中)。金中在南京是所名校,除了优秀的校风、师风、学风外,硬件也是一流的,有两个足球场,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室内体育馆,拥有地板灯光篮球场,金中篮球因而得以优越发展。

我自小学就喜爱体育。在初一念书时有一天升旗早操后,老校长张坊突然上台宣布今天停课一天,原因是金中篮球拿到了全市冠军,为全体篮球队员庆功。当时在我心中,就萌发对这些篮球队员的羡慕和对学校的荣誉感,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我也要去做到!” 我就利用清晨和午休时去体育馆投篮打球,技术提高较慢,但也打下了一定基础。那时学校比赛不多,氛围不是那么浓。

1949年秋,我已是高中生了,校队改选中我被选中,从此我便一步步地踏上了我的篮球生涯。每每想起就使我不能不感谢我的母校金中,是她为我创造了条件而培养了我。

我在高中三年里参与了各类篮球比赛,归结有三种:一是每年的中学篮球联赛、二是全市举办的篮球联赛、三是周未大量的篮球友谊赛。

每年的中学篮球联赛,不要说我们总是冠军,更可以说是没有遇到一个真正对手。比如在高二时举办的那场全市中学年级比赛,初高中加起来共六座银杯,金中拿到了五座,九中拿到一座。可以看出我们金中篮球的群众基础是多么地雄厚。

全市的篮球联赛,参加的队有大学、企业、还有部队,水平都非常高,经过一场场激烈的比赛,我们又取得了冠军,这一段在校庆一百周年回忆录中以有记载。

最重要的是平时每周未的友谊比赛。我们金中也是胜多败少。败!我们都败给了部队的专业篮球队。像南京市的华东军区、炮司、军事学院代表队,都有不少国内篮球高手,如华东军区的兰文治,炮司的李芳英、军事学院的吴成章、何增等。我们输球也只是几分而已,故也是虽败犹荣。记得有一次去军事学院参加友谊比赛,观众都是全国各地来培训的高级军官。当时两队打得难分难解,终场我们胜一分。可军事学院为了挽回面子,因此作假延长比赛时间,直到他们胜了我们三分才宣告比赛结束。赛后,观众都跑来和我们握手,都说这场比赛打得太精彩,是他们以前未见到过的。吴、何二位高手也握着我的手说:“你们的水平相当高,有条件可去上海征战。”可惜我们无经费只好作罢!还有一些全国知名的篮球代表队,像全国海军、全国空军,还有上海回力篮球等代表队,只要到南京,都会慕名来金中体育馆与我队交流,每次比赛都挤得水泄不通,真有一票难求的状态。

我在金中篮球队司职左前锋角色,特点是投篮准、控制球好,个人突破上篮是我的拿手好戏,中投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命中率,罚球投篮是百分之百中的。我和中锋王寿皖,右前锋丁金城当时号称是金中的“三剑客”。我们金中在南京市篮球代表队也占有三个席位,可见我们的地位之高。

另外,当时我已肩负金中男、女篮球队和南京市中学联队的教练工作,每年暑假还担任南京市夏令营的篮球总指挥工作,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重要的锻炼。我也因此,或多或少的培养了一些人,特别是在金中培养了低年级的后生力量,使金中篮球队在我们高中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立于不败之地!

中学毕业之际,学校曾建议我去南京华东军区篮球代表队打篮球,南京大学体育系也想要我去,但是那时因我决心要考上大学而回绝了。结果在1952年时我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我又转战到了梦昧以求的篮球圣地上海来继续我的篮球生涯。

金中的体育馆楼上,放满了我们得来的无数奖杯和锦旗,还有得奖照片,记录了我和战友们的一段篮球历史,可惜在文革动乱中,被视为是“四旧”冲掉了,然而历史是不可抹煞的,历史是永远前进的!

二、大学时代

上海是中国篮球的发源地,水平相当高,如果说我在中学年代对打篮球还是一个朦朦胧胧、自我摸索的状态,那么来到上海来才使我真正走入了“篮球世界”。

我从交大校篮球队,后来进入到上海市学联篮球代表队。记得1952年春,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苏联国家篮球队来中国巡回表演,所向披中国无队能敌,少则输三、四十分,多则输五、六十分,统统惨败下来。然而到上海与上海学联队比赛,我们利用控制球战术和发挥个人特长,打得难分难解,最后上海学联队仅输十几分败下阵来,这是苏联国家篮球队来华胜得最少的唯一一场球,成为苏联队的一点败笔,赛后我们得到苏联队的佩服和好评,从此上海学联篮球队的名气就大扬于天下。另外我也有两次出国比赛的机会,但都由于一些原因失之交臂。可以说我大学毕业时已初步达到具有篮球专业知识的运动员或教练员的水准了。

1956年我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被分配留校执教,当了 两年之久的篮球队教练工作,又为我留下了一段与篮球有关的美好回忆。1960年我被调往上海工业大学任教,又被特聘为上海工业大学男子篮球队的教练,从1961年执教到1965年。文革期间和之后,我就逐渐退出篮球运动了,我的篮球生涯也就此结束!

退休后,上海东方俱乐部想请我前去帮忙,搞一下青少年篮球班的训练工作,也被我婉言谢绝。从那以后我就隐姓埋名,把我过去的篮球生涯和历史逐渐淡忘了。如今提笔写一写,也是作为我人生的一种回忆吧。

 

20078月写于上海家中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