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友杨书华来信
尊敬的金陵中学党委:
你们好!
我是金陵中学的校友,66届高中毕业生,也是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70年前,父亲做为国民党教导总队的一名战士,曾和战友们在南京保卫战中浴血奋战在第一线,直至南京沦陷。于12月13日上午只身藏匿于金陵中学,得到金中教职员工的掩护和救助。当日寇凶残地端着刺刀在校园里搜索国民党残余士兵时,工友王忠福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将左臂上的袖章,别在了父亲的手臂上。父亲得救了,于是就有了我们。父亲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叔叔,于次年10月在武汉保卫战中阵亡,时年19岁。为了报仇雪恨,抗击日本侵略者,父亲为我们四兄弟取名于“书中”、“书华”、“书民”、“书国”,意即“读书救中国”。
70年过去了,那一幕不堪回首的屈辱镜头时常在我的心中萦绕。为了感谢王忠福的救父之恩,感谢母校对我的多年教育培养,特别是让青年一代能够了解和牢记70年前就发生在我们校园里的那段罪恶历史,领略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特意将父亲在金中遇险的经历,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南京大屠杀70周年来临之际,献给全校师生,以表达我对30万亡灵的哀悼。
我仅是一名普通医生,从未写过诗,有不通不顺的地方,请给予指正。
此致
敬礼!
杨书华
2007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