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校友通讯  | 校友通讯53期(2007.09)
一段令人难忘的辛酸往事

一段令人难忘的辛酸往事

2007922日上午,我们57届高三甲班毕业的28名校友,在金陵中学办公楼一楼的会议室欢聚一堂,纪念毕业50周年。大家深情回忆了在母校的学习生活,学校、老师继承和发扬了爱国主义和严谨办学的传统,对学生悉心关怀,认真教育,我们犹记在心。在座的每位校友都非常激动,纷纷表达对母校、对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万分感谢和怀念之情。我是更加激动,对于我来说太不寻常了。

我为什么更加激动呢?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前,我父亲薛万锦曾在金陵中学工作,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在金中生活过,住在今天的图书馆二楼。当年我父亲在金中工作时,热爱金中,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都很努力。他毛笔字写得很好,特别是“金陵中学”四个字写得更好。抗日战争爆发后,大多数教职工都撤离校园,前往大后方四川办学,我父亲作为留守人员留下来护校,经历了南京历史上最悲惨的日子。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金中、金大和五台山、上海路都被美国人划为难民区,由国际红十字会管理。金中校门口挂着美国国旗,工作人员发给袖章。我父亲被聘在难民区工作。当时我很小,站在图书馆窗前向北操场看去,很多难民十分慌乱。在这期间,父亲工作十分繁忙,主要搞后勤,为难民做饭,其他什么工作都做,维持秩序、安排住处,为逃进金中的受伤难民包扎伤口。那时日本人杀人如麻。当时金中大门在干河沿巷口,为防止鬼子从大门冲进来,校门是锁住的,难民想随便进来也进不来。因为进了难民区基本能保住性命,这样难民就想方设法,从靠干河沿和靠豆菜桥的两段比较矮的围墙上爬进来。父亲看到有头破的、身上有伤的难民,就搬凳子、桌子、梯子,让难民从墙头上爬下来。隔一段日子,每天都有一小队鬼子,大约10人左右,闯进金中来。他们的理由是抓逃进来的中国军人,一经抓到,立即枪毙。当时的确有一些穿黄军装的中国军人逃进来,父亲除了把自己的衣服给军人穿外,还动员其他难民拿出换洗的衣服给军人换,把换下来的黄军装拿到厨房烧掉。后来鬼子见进来检查时全是穿百姓衣服的,就改变方法。他们令所有男性难民在操场排好队,看他们头上是否有圆箍印记,要是有就是军人,因为鬼子认为这是戴军帽所致。另一种方法,叫难民伸出双手,看手心上有无老茧,因为军人拿枪,手上是会磨出老茧来的。我父亲和同事们就拿草帽和锄头给难民中的十几个军人,带他们到校园的围墙下锄草、锄地,以此糊弄鬼子。鬼子在难民中找中国军人还用一种方法,就是命难民在草地上排队,叫其他难民来认领亲人,如果没有人认领的就认为是中国军人。当时我父亲和几个同事就动员老年难民去认领,这样又救了一批人命。另外我父亲经常用剪子,帮助那些年轻难民女子,剪短头发,剪成像男子短发,让鬼子看不出来是“花姑娘”。在这漫长的日子里,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就做这些冒死保护难民的工作。当时和我父亲比较接近的同事有严步青、刘廷、姜正云等人。

当时听父亲讲,去大后方的一位老师有位女儿,嫁给一位国民党空军大队长,不久这位老师的儿子参加了空军。一天日军轰炸重庆,这位老师的儿子就驾机冲向蓝天,连击落几架日机,最后寡不敌众,他的飞机被击中起火,往下冲,他又一下把飞机往上冲,用自己的飞机撞下了一架日机,自己光荣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段故事在金中广为流传。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国际红字会表彰了金中的有功人员,特发给每人奖状一张,另外又发给两大包物品。我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位。

由于历史原因,怕人讲崇美亲美,此事我在金中学习和在工作期间一直未提过。所以这次在校友聚会时我讲了此事,校友都感到吃惊。

 

                             57届校友  薛贵才

                                    2007926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