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与调查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学学科的系统介绍,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大致的了解。
2.通过对调查法的简单介绍,帮助学生正确地选取适当的方法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
3.从社会学研究和思考的角度给学生的选题提供建议。
教学重点
侧重对新学科特点以及部分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方法的介绍。
教学难点
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手段
主要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在以往已经进行过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曾经结合个人
的兴趣爱好选取过各样的题目,确定过不同的方向。尽管大家可能没有
有意识地选取过某种特定的研究方法,但其实大家或多或少都运用过社会学研究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认识一下这们科学。
(投影并解说)
社会学(sociology)一词创始于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是拉丁文societas(意即社会)和希腊文Logos(意即论述\学说)两词的合成,即社会的科学。
在中国,社会最早以“群学”命名(见于严复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一书,而中文的社会学一词则采自日本,一般认为最早见于章太炎译日本学者岸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
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若干表述:
● 关于社会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社会。
● 关于社会关系的科学。
●研究社会行为和行动的科学。
●研究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科学。
●研究社会群体或群体生活的科学。
●研究人类共同生活的科学。
●关于社会文化的科学。
●研究人们相互作用的社会形式的科学。
●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对社会学的种种定义都有某个一定的道理,但也缺乏一定的完整性。目前人们总结的比较全面的说法是: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整体极其各部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与管理协调机制的一门学科。
这样的定义出于以下考虑:
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和永久存在的现象。
社会关系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那么作为社会体系中的一门学科,社会学处于何种地位?学者们结合自己的需要又归纳出若干种说法)
(投影并讲解)
1中心论
把社会学置于其他科学之上,是社会科学的总称
2平列论
把社会学置于与其他社会科学平等的位置上
3三层次论
第一层 哲学科学
第二层 综合性社会科学 如社会学 历史学
第三层 单科性科学 如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教育学等
(学生提问:那社会学学科和其他学科有什么区别?)
(教师回答:区别是有的,但并非绝对的。
(投影并讲解)
社会学和平行学科的区别
社会学是注重研究现实的具体的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协调的良性运行。
从研究方法上看: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定性研究多。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和田野法,对文物、习俗、传统等的研究较多。
(举例:人类早期对语言的习得)
社会学的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方法,同时也采用实验、观察、文献、统计等方法,定量研究较多。
(举例:对人口的普查。对某中社会现象的关注和研究)
强调:
作为社会学,各门学科之间的区别只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交叉的边缘学科还将不断出现,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会更加频繁。
第二课时
(导入:事实上,生为社会人,不免会对社会问题<广义的>和对某种社会现象产生关注。但关注和研究还是有区别的。具体落实到研究上,我们要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当然,研究方法的采用取决于研究的需要。以下介绍的各种方法的特点可供参考:)
投影并讲解: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社会调查方法:按计划搜集大量具体的社会现实,在对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现象进行解释的一种认识活动。
2社会实验方法:在已有的社会理论或假设的引导下,按实验设计的模型,人为地控制社会条件,观察、记录等方法,分析对象,探明对象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的方法。(通常不在实验室进行)
(结合具体实例)
3社会统计方法: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用其他方法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分描述性统计(简化)和推断性统计(不完全)。
(结合具体实例)
4文献方法:有计划地搜集文献资料(报刊、书籍、档案、文件、报表、统计资料等),并采用科学手段进行而达到了解社会现象的方法。
(个案分析和内容分析法)
优点:超时空 不互动 长期纵向 大样本
缺点:容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析通过网络获取资料的利弊)
5观察法:研究者根据计划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的方法。
1加入到被观察的组织群体中去。
2直接和间接。
(研究当然不是无目的和计划的。有步骤的研究是必要的)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课题 初步探索 总体设计
实施阶段
进入研究现场,利用各种方法收集研究所需要的有关资料。
研究阶段
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简化、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
总结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工作和评估研究结果。
(研究性学习的动机是主动的。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有很多,在这里提出一些建议)
(投影)
有关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简单建议:
社会互动范畴
人与人的交换 合作 互助 竞争 冲突 强制
集体行为范畴
暂时的无结构的非制度化的社会聚集人群中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共同行为。(cf.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家庭范畴
性质 类型 关系 功能 问题
社会变迁范畴(城市化和现代化)
表现 原因 前景 建议
调查研究步骤
区分社会研究类型
1描述性研究 是什么
2解释性研究 为什么 将怎样 该怎样
3选择调查方法
普遍调查 (资料全面但有限 时间性强 人物力投入多)
典型调查 (深入系统 只可估计但不可推论总体)
个案调查 (了解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
具体实用的调查方法
一.访谈法
访谈类型 :
结构型 非结构型
(各举例说明)
访谈过程与技巧:
1访前准备(编制访谈问卷 选择了解访谈对象 选择时间地点)
2预备性谈话
3正式访问(发问清楚 听要耐心 对某些问题要追问 结束访问要有艺术)
二.观察法
特点:
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下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
容易受认为因素的影响
观察者的角色:
完全参与者 公开参与者
不公开非参与观察 公开非参与观察
(举例说明)
观察步骤:
列清单
做记录
整理数据和信息
注意: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从观察中安全退出
三.文献法
文献种类:
日记
回忆录
自传
信件
大众传播媒体
社会文献
官方文献
研究步骤:
浏览
筛选
阅读
记录(标点)
问卷法
注意:
问题表述明确易懂
内容单一
问题不带倾向性
少用否定式
少用相倚问题(筛选问题)
易回答的放前面
逻辑顺序排列合理
答卷格式:
填空式
选择式
矩阵式
表格式
(配合板书说明)
逻辑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运用
解析和综合
归纳与演绎
具体和抽象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所谓原则需要大家在研究的过程中自觉运用,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是矛盾的双方面和谐统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