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品质工程  | 省科创课程基地  |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一、内涵之园

△教育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态

1、作为必修课程的表现形态
教育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2、作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表现形态
(1)一切的课堂教学都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努力建构以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格局。
(2)当今的课堂教学不只是继承文化的活动,而是在现代技术指导下的资源配置的价值创新活动,是师生间知识信息互流、智慧潜能互通、生命激情互动的过程。
(3)由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格局进入到以专题探索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格局,是建构主体性课堂教学格局较高层次的体现。


 

二、价值论坛

(一)知识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

△ 知识信息社会--学习化社会--终生自主的学习是发展的必然;
△ 知识信息作为后工业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必然将能动地获取与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作为社会和个人成败的关键;
△ 社会不再仅需要仓储形复制式的人才,而是需要成千成万生成创新式的人才,就是说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应用、生成、创新比对知识信息的接受、吸收、积累更显得重要。

(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使命

△ 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我们民族发展已到关键时刻,必须把握机迂;
△ 我们的民族必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足于世界科技发展和知识信息发展的制高点上;
△ 教育可以兴国,也可能误国,当务之急,必须为社会培养成万上亿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三)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使每一位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 考试制度的改革有助于解放学生的脑、眼、耳、手、脚;
△ 课程与教材的改革有助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 教法改革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地学习状态进入自主地学习状态,再进入探究性学习层次;
△ 教育的"教"必须适应学生"学"的变化。当今"学"的变革有以下表现:
在学习内容上:学知识、学技能、学道德
在学习途径上: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
在学习领域上: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
在学习方式上:系统性学习与渗透性学习结合;间接经验的学习与直接经验的学习结合
在学习手段上:可以是书本,也可以是实践,可以是媒体,也可以是交往,更可以是电脑网络
在学习结果评价上:可以以动手制作和实验为据,也可以是各种计分,更可以表现为过程中的感受、领悟和体验。

(四)学生发展潜能不断开掘的需要

△ 人的生命潜能:智慧潜能和情感潜能
△ 在生命的历程中:最重要的是人对自己的把握,也即是人能战胜自己
△ 追求成功,张扬个性是人的本性
△ 以分数而论,班级里最后一名学生未必将来不是成功者
△ 培养具有主题精神的新一代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所谓主体精神
具有自主性,而不是依赖
具有主动性,而不是被动
具有自觉性,而不是盲目
具有能动性,而不是怠惰
具有融合性,而不是排他
具有选择性,而不是盲从
具有坚韧性,而不是怯懦
具有创新性,而不是固执
△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


 

 

三、实施之窗

(一)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

△实施的一般途径
1、初期阶段
(1) 学校动员,明确意义宗旨和要求
(2) 选题与研究方法指导
(3) 学生确定选题,并组建课题组
(4) 在老师指导下研制课题计划研究方案,并聘请指导老师(校内与校外结合)
(5) 指导老师与班主任对课程计划进行初审
(6) 学生对课题计划进行修改
(7) 年级开题大会(含方案交流、论证和评审)
2、中期阶段
(1) 实施研究。各课题组按计划加强研究活动;班级调控管理
(2) 中期研究小结、交流、评审和指导
(3) 再次调整研究计划
3、终结阶段
(1) 学生整理、补充和完善资料
(2) 学生与指导老师共同分析研究并提炼--
(3) 撰写研究文章。如:作品、制作的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4) 成果答辩与专家评定
(5) 学分评定
(6) 年级总结与表彰

(二)金陵中学学生研究性课题

____年____月至____年____日 姓名________

A级B级C级D级E级
课题设计与开题报告情况      
结题报告与答辩情况     
参与研究活动情况     
研究作风与态度     
总评      

________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结
____年____月____日

撰写提示:

探究的成果形式
认知领域
学习能力
社会能力
人文体验

(三)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1) 学校与年级相结合,充分发挥年级组的主题作用。
(2) 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有关部门(人士)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融合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社会锻炼性实践课程、服务性实践课程、劳技性制件课程结合,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贯穿性、综合性、升华性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
引导学生将知识掌握与社会生活需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运用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与探索,在实践中综合与应用,在实践中迁移与创新。
4、过程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课程重在学生的学习、发现和探索过程,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升华、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绩效绿苑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拓展了知识领域,培养了广泛涉猎知识的兴趣
2、丰富了亲自参与研究的实践体验和直接经验
3、提高了社会能力
如:拟定学习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搜集、归纳资料的能力;
社会实践调查能力;
独立实践(实验)的能力;
撰写论文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
自主学习、发现、探究、解疑的能力;
口头表达的能力;
应变的能力;
动手与创新的能力。
4、发展了个性,加速了社会化的过程,提高了对社会的适应力和变革力
5、培养了人文精神
(1) 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社会命运的意识和使命责任感。
(2) 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 发现了自己潜能和价值,增强了自信
(4) 培养了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二)促进了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如:课程观、生本观、教学观、主体观、潜能观等),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层次变革,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获得发展。

1、学生对研究课题的专注与投入,激发了教师的敬业精神;
2、学生研究课题所涉猎的广泛层面,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水平;
3、学生活跃敏捷的思维方式,冲击了教师头脑中长期固化的认知模式;
4、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展示,改变了教师头脑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分数作为唯一价值尺度的人才观。

(三)加速班集体的建设,凝聚了班级精神,沟通了师生感情,密切了师生关系,提高了班级生活质量,使班级管理的内容发生崭新的变化,班级文化建设跃入更高层面。

(四)促进了家长素质的提高

1、孩子潜能的发掘,使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2、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的展现,使家长开始重新考虑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方式。
3、孩子的责任使命和对研究的态度,使家长更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


 

 

五、学生成果一览

分析思维调查研究实际探索制作发现其他总计
98届高三教改实验班25篇
62.5%
7篇
17.5%
8篇
20%
  40篇
99届高三教改实验班33篇
45.2%
40篇
54.8%
   73篇
2000届高三教改实验班30篇
44.1%
38篇
55.9%
   68篇
1998级高二年级学生50篇
23.8%
117篇
56%
32篇
15.4%
10篇
4.8%
 209篇
1999级高二年级学生27篇
12.1%
144篇
64.3%
26篇
11.5%
27篇
12.1%
  224篇
2001年初高二年级学生      

 
 
六、发展瞻望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社会性实践活动课程、服务性活动课程、劳技性活动课程的融会贯通、整合协调。

(二)研究性学习表现形式进一步拓展,由学校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向由社区或社团组织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拓展。例如:社区少儿专题性探究活动,工会少儿专题性探究活动,妇联、共青团组织的少儿专题性探究活动。

(三)向小学发展,建构中小学各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从目标、内容到途径、形式、方法的系列化、规范化实施体系。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各学科研究性教学模式进一步结合。

(五)社会调查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发明类将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成为主要形式。

(六)2-3人小组合作性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形态将进一步凸现为主要组织形态。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七、报章荟萃

(一)校内版
1、南京市金陵中学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步探索
2、创新教育情况汇报
3、江苏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纪要
4、《激活创新的精神》(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校外版
1、《中国青年报》2000年4月12 日9版
《孩子能不能搞研究》素质教育在美国之二
2、《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9日5版
为"研究性学习"敲敲边鼓。

 
98届高三学生论文答辩会


98届高三学生论文答辩会 


99届高三学生论文答辩会
 

 
99届高三学生论文答辩会

 
9高二学生论文答辩会


高三教改班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会


现高二学生论文答辩会


现高二学生论文答辩会


现高二学生论文答辩会


现高二学生论文答辩会


研究性学习中期汇报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