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校友通讯  | 校友通讯84期(2015.07)
办52届同学会刊物《友声》有感

    我是金陵中学1952届校友。我们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在祖国大建设时期,各奔东西,加上上有老下有小,同学相见机会很少也很难。到了快退休年龄,大家才渐渐参加母校校庆以及班级活动。
    1997年,52届同学会委托我等创办名为«友声»的刊物,每季一期,每期4-16页不等,编印好后寄给52届同学,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从那时起到2014年因我突患重病而不得已结束, 18年来共出版《友声》73期。我将这73期《友声》集成几套,分送给母校校友会、南京图书馆等单位永久保存,以求传世。
    我们坚持18年办52届同学会刊物《友声》,虽然辛苦,付出很多,但我感到收获也多,颇有意义。
    首先,《友声》是传递同窗情谊的纽带。同窗之谊,尤其是“少年同学”的友谊,不以利益为取舍标准,没有利害可言,纯洁真挚,极为宝贵。同学们纷纷给我们开辟的“同窗志”“回想曲”“学友情”等栏目投稿,介绍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通过交流,促进进一步了解,引出更多话题,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情。
    其次,《友声》架起了与母校联系的桥梁。回想我们的人生经历,是母校和老师给我们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做人规范,同学们在给“师生情”“忆老师”“忆金中”“母校情”等栏目的投稿中,经常回忆当年在母校的学习生活,回忆老师的谆谆教诲,表达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第三,《友声》搭起了同学交流互动的平台。《友声》经常刊登同学们来稿,介绍国内外旅游的去处和经验体会,疾病的预防治疗等。随着大家年龄越来越大,后以较多篇幅刊载养老养生内容,有电脑下载编辑而成,也有当医生药师的同学写的预防老年病文章。这些旅游与养生保健的经验交流与互动,关心同学们身体健康,丰富同学们晚年生活,使大家感到温暖。
    第四,《友声》给同学们开辟了创作园地。同学们有的写诗,有的作画,有的摄影,更多的是写作散文、杂记甚至笑活,这些作品刊登在“钟山夜话”“诗词苑”“彩绘人生”等栏目中,供饭后茶余欣赏。
    我们52届同学会能够坚持18年成功办《友声》,是因为读者年龄相仿,经历类似,虽各人专业不同,但在中学受相同的教育,有相同的感情基础,能够相互了解,彼此信任,易于沟通。通过办《友声》,同学会联系的人数不断增加,原来只有52届秋季两个班,后加上春季班,又加上提前至52年毕业的班级共四个班,还有提前参军转学的同学。为增强联系,我们多次印发通讯录,以加强联系。这样,通过《友声》形成了一个平台,一座桥梁,渐渐形成一种力量,一种生态,一种趣味。
    现在刊物虽然停了,但由此建立起来的同学联系一直存在。珍惜吧!纯洁真诚的同学之谊;享用吧!人间的这种特殊友谊。这是我们52届同学共同的心声。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