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校友通讯  | 校友通讯84期(2015.07)
离别45年重相逢 师生深情话金中 ——金中69届一连五排师生联谊会纪实

    2015年4月19,一个平凡的周日。对于金中69届一连五排(那时编班都是仿军事单位编制)师生来说,却那样不寻常。因这一天他们相约在母校重逢。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等待了45年;向往这一天,他们久久不能安眠。

    4月19上午9点刚过,同学们就陆续来到学校。班主任张赞阳老师和筹备组成员在汇贤楼门口迎接大家。见到多年不见的老师,同学们心情格外激动,更没想到时隔40多年,老师还清楚记得每个学生名字。同学们动情呼唤老师,老师亲切拥抱学生,时空就在那一刻定格。远在淮安、镇江的同学赶来了,身体不适在家里休养的同学赶来了,不到10点钟,五排就聚集了29位同学。

    校友会陈建华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母校美丽的校园。同学们走在熟悉的绿荫树下,一边惊叹校园的变化,一边回忆老教学楼的位置,历史与现实不停地在眼前交错,一切就像在梦中。来到了钟楼前,同学们集中在一起,紧紧簇拥在老师身旁,拍下了迟到了45年后的第一张珍贵的班级合影。因我们69届学生1970年离校时正值文革,没有发毕业证书,也没有拍毕业照。

    参观校园后,师生们回到会议室。在青春圆舞曲的伴唱下,两位女同学挽着张老师进入会场,同学们集体起立,齐声呼喊老师,您好,老师回应同学们好,这一刻大家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69届是一个特殊符号,它与老三届一样被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今天重逢是不寻常的,因为它相隔了45年。尽管我们早已脱去少年的稚气,已经两鬓霜白,但我们对母校的向往,对老师和同学的思念却愈久弥深……”主持人的开场白,勾起了同学们对往事的回忆。

    29位同学一一介绍了自己离开学校后的工作、生活经历,回忆那些仍残存在记忆中的趣谈轶事。同学们回想起从196810月到1970年上半年老一连五排存续期间的点点往事:老师和我们一起进课堂、下农村、到工厂,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吃的是一锅饭,睡得是相同的地铺,同甘共苦,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情谊。记忆尤深的是6910月的那次从学校到上峰公社的长途战备拉练。一声令下,师生们背起背包就出发。沿途老师大声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短短一天,行军30多公里。我们不会忘记1969年那特殊的年代,不会忘记张老师和各位老师亲切甜美的声音,不会忘记曾在盘城、仙林、上峰等地一起学农学军的艰苦岁月。虽然那时我们学到的文化知识有限,但这特殊的学习生活,成就了我们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成为我们一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的发言令校友会的陈老师很感动,她感谢同学们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成绩,并一再强调,校友在母校面前一律平等,母校对校友的关怀一视同仁。同学们听后很激动。陈老师特例全程参加了这次难得的聚会。张老师动情地说:虽然经过了近半个世纪,你们也从少男少女步入了退休年龄,但在老师眼中,你们依然充满着青春气息。同学情、师生情是一种精神上的血亲,是割不断也忘不掉的,这种感情很真、很纯,没有名利的杂质,也没有物欲的浊流,常常会使人魂牵梦绕。你们在十中时间很短,又处在那特殊年代,但你们没有放弃学习,在工作之余不断充电提高自己,很多人成为工作岗位上的佼佼者。张老师夸赞这届同学特别真诚单纯,特别吃苦耐劳,没有丝毫傲气。老师充满激情的发言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接着,同学代表即兴表演一些小节目,当年当兵的几位同学合唱了军旅歌曲,女同学表演了白毛女和珊瑚颂舞蹈,最后张老师激情朗诵了专为这次聚会写的诗歌《走自己的路》: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不必嫉妒,每人都有各自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不必羡慕,每人都有各自的追求。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每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人生只有一条路,走自己的路。塑造最好的自己,谁能说你不成功?谁能说你不幸福?

    联谊会结束后,师生们共同端起盛满幸福的酒杯,共同庆祝这次聚会成功。同学们举杯祝老师健康长寿!祝同学身体康健!祝母校青春永驻!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