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授予南京市金陵中学政治教师王鼎宏等三位同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2013年9月,南京市六合区引进名校资源,办起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年近60岁的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王鼎宏被任命为校长。新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一般,有17%的孩子是单亲家庭,一半家庭学生父母只是初中文化。“面对不同孩子,总有好办法。”王鼎宏坚信,教育“要向孩子心中注入和培植信念与灵魂,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这是这位投身教育事业长达42年的老教师一直坚守的教育理念。
不了解学生就是在黑夜里走路
与名校金陵中学相比,龙湖分校生源差了许多,但王鼎宏一点也没在意,他曾用20年时间走遍全国115个县(市)支教,每到一地和孩子们相处几天后,就能和他们打成一片。
开学后上小学二年级的王光帅曾是一个叫嚣着要打遍全年级的小霸王,王鼎宏把他“请”进办公室谈心。在喝了一杯绿茶、吃了一大把葡萄干,蹲在茶几边较着劲输了掰手腕之后,这个常被家长棒打的“坏小子”,终于肯低头认错,从此“金盆洗手”。
学生林悦生得知自己被领养的身世后,开始一个劲儿迷恋网络游戏。王鼎宏想方设法接近他,跟他一起吃干粮水果,给他买包子,帮他补习高三功课,陪他聊天。努力没有白费,林悦生考上了大学。离开母校时,他用钢笔在考卷大的白纸上用力写下四个大字——“功德无量”送给王鼎宏。
“父亲、老师、朋友”,是不少学生对王鼎宏的称呼。学生得了白血病,他捐上500元;学生家境困难时,他又成了他们最坚强的依靠。在龙湖分校副校长陈宗国看来,如果王鼎宏真有一包神药的话,那药里装的肯定就是对学生满满的关爱和对教育事业的真情投入。
“不了解学生就是在黑夜里走路,容易迷失方向。”到龙湖分校工作后,王鼎宏经常放弃休息日,骑车数里挨个家访。为了多跑几家,他会提前画好家访路线图,把所带班的300多名学生分成若干片区,一去就是一整天。王鼎宏始终坚信,“挽救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大学生更重要”,不少问题学生、困境学生在遇到他之后,命运都出现了拐点。
不听王老师的课,是一生的遗憾
带领学生在南京中山码头祭奠孙中山先生,以铭记历史、秉承先辈高风亮节;设立模拟法庭,通过生动的庭审,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建立“小先生制度”,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倡导互帮互学,共同成长……这些启迪学生心灵、开拓学生眼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均是王鼎宏的探索创新之举。他的政治课,更像是一门创作课、实践课,从来就不缺少创意。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金陵中学接收了来自绵阳的学生邹显琦。在临近放暑假时,王鼎宏给小邹布置一个作业:准备一个讲座,题目自定,内容与所学知识相关,要理论联系实际。时隔3天,邹显琦就把文稿拿了出来,题目是《培养自我领袖意识》。“我看着这写满9张纸的讲稿,十分感动,当即决定,学期最后一节课由邹显琦同学上。”王鼎宏说,那节课上,邹显琦俨然是一个领袖,讲课似演讲,观点新颖,论据确凿,旁征博引,给师生留下极其深刻印象。“这堂课的讲稿,是用我的全部心血写出来的,更得益于王老师的教诲,是他让我这个经历了大灾难的学生重新树立了人生坐标,树立了人生信念。”邹显琦说。
金陵中学2001届毕业生罗超上大学后曾给王鼎宏写来一封信,里面说,“您以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和人格魅力折服了我们,如今,您那些精辟透彻的话语还时常在我耳边响起,您那讲课时全身心投入的情景还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学生如此,年轻的教师更是从王鼎宏身上感受到了政治课堂的活力与魅力。“在金陵中学,不听王老师的课,是你一生的遗憾。”当了王鼎宏10多年徒弟的赵巧林老师这样评价。
“清晨我剪下一株梅枝,为你带来绿色希望。愿你像春天一样灿烂,愿你像太阳一样辉煌。请同学们细看梅枝,运用哲学知识回答,你想到了什么?”一堂高考二轮哲学复习课上,王鼎宏以一枝家中梅花树上修剪下来的梅枝为情境,让学生合理联想,绘制出哲学主干知识网络,这样的精彩片段让很多年轻教师津津乐道。“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师只有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才能够不断创造出精品课堂,享受到教学艺术的魅力。”溧阳市教育局教研室陈慧在听了王鼎宏的课后如此感慨。
播下善良、希望和责任的种子
在金陵中学政治组教师办公室里有一张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许多地方,那是王鼎宏支教去过的地方。他曾连续近20年利用春节等假期出去支教,深入云南思茅、四川阿坝、贵州六盘水山区,为少数民族师生义务讲学。
支教地方大多在山区,从这个学校到那个学校,一口气在山路上颠簸七八个小时是常有的事,王鼎宏身体并不好,痛风等疾病带来的痛苦时常折磨着他。2008年暑假,王鼎宏要到甘肃山丹县支教,他的妻子、南京54中教师杜琴娣为了照顾他主动请缨,跟着他一起去甘肃。35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坐下来,杜琴娣累得受不了。可王鼎宏一到山丹,顾不上休息就投入到了教学中。
“到龙湖分校当校长后很忙,但是我不能放弃支教的志愿。”王鼎宏告诉记者,2014年10月至12月,他三次到新疆讲学,每次都要奔波,但他觉得很值得。
这些年来,王鼎宏支教过的很多学校校长每年都会给王鼎宏发来喜讯。他们有的学生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有的学生还考上了国外名牌大学。“十分感谢王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大山之外的教育情境。”这句话成为很多校长的共识。
凭着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热爱,王鼎宏陆续出版了40多本在教育界颇具分量的书稿,也收获了很多荣誉头衔: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中国好人……提及这些荣誉,王鼎宏总是淡然地说,“我一生一共做了三件事,看书、教书和写书”,这位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好学生”的教师,努力在用真诚的付出浸润着学生的成长之路。
原载2015年9月2日《江苏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