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国际交流  | 国际课程  | 中美班  | 活动天地
[学术个人能力类]参加2016年全国高中新闻传媒竞赛有感

祝贺金陵中学中美班高二(2)班的马雨萱同学获得2016年全国高中新闻传媒竞赛优秀传播计划奖!全国高中新闻传媒竞赛(Journalism & Media Competition)是美国新闻教育协会(JEA)在海外设立的唯一的竞赛学习项目,该协会成立于1924年,是美国最大的学术新闻与媒体传播教育机构,拥有美国各个高中作为其会员单位,在大学中享有盛名,并培养了百名普利策奖获得者。

 

参加2016年全国高中新闻传媒竞赛有感

马雨萱

 

将近午夜零点,昆山杜克大学设备优良的宿舍楼里灯火通明,几乎每一工作室里都是参赛小组抱着电脑紧张地敲击比赛文章的身影。我狂奔出宿舍层至网络信号好的地方传出文件,身旁是其他来自全国各地高中的同学,振臂高呼终于写完了,或揉着疲惫的双眼去睡觉。

这是84日晚上,美国新闻协会在中国开展的新闻传媒比赛进行到第三天时的情景。而前两个晚上,一些参赛选手更是挑灯夜战至凌晨四点。交完了英文写作的调查性报道,还有倡议传播计划、多媒体工作室作品……在承办方紧凑丰富的讲座、活动安排下,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的选手们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2号,顶着烈日,我作为金陵中学中美班唯一参赛的学生,拖着行李箱与其他陌生的准高二、高三国际部学生们相会。昆山杜克大学大片水池中的荷花在一阵阵滚来的热风中摇曳着,我行走在荷花池上的走道,戴着姓名牌,拎着装载满满的材料袋,很快入座了开幕式。下午,2013年普利策解释性报道新闻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顾卉妮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Media 101Research工作坊的新闻入门课;晚上,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媒学院副院长Julian Parrot博士、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Timothy McNulty教授带来了风格迥异的讲座。

第二天,美国新闻协会执行主席KellyFurnas教授上了一堂新闻写作方法课,需要我们在各种突发情况下进行新闻稿撰写。一阵头脑轰炸过后,下午旅英纪录片电影人张鹤馨老师又让我们按临时的分组进行微采访电影拍摄和制作,我有幸做了我们组的受访对象。很快纪实摄影老师丛妍又带来了生动的新闻摄影课……如此多种类的课程安排和参赛活动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到新闻行业的方方面面。

第三天全体成员前往上海陆家嘴拍摄多媒体作业,我们组采访了一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男青年,在上海的濛濛小雨中讨论流程,手忙脚乱一阵后,拍摄外景的同学鞋子都湿透了。即便如此,一行人还是投入到上海纽约大学教授的讲座之中,用流利的英文向嘉宾提问,有时间的同学准备用采访的内容撰写领袖访问参赛项目。

短暂的睡眠后,第四天上午便是新闻发布会环节,我带着凌晨制作的PPT,与组委会配对成组的另外两名同学紧张地上了台面对教授评审们。记得之后收到的书面反馈里,评审对我的不慌不忙表示了肯定,但在新闻内容方面,我的确展开的不够,输给另外一些准备充分的同学也是心服口服。下午三点多直到晚上九点,我们又分别观看了两部纪录片《米字路口》与《No Where to Call Home》,一部描述在美国学新闻的中国学生生存现状,一部记录藏族人赞塔与儿子的北漂生活。大家都看的很认真,尤其是后一部,纪录片里的感人很含蓄却发人深省——在放映结束后,我们与这两部纪录片的制作人刘逍然姐姐和Jocelyn Ford女士提问互动。

在这样紧张激烈的活动安排下来到了最后一天,上午大家带着深夜制作的彩色展板来到大厅,向每个教授评审们五六遍地介绍自己的倡议传播计划,真是不知疲倦。来到午餐时间,一切终于基本尘埃落定。与参赛队员、舍友、用餐时认识的朋友们聊聊天、休息一下,便迎来了闭幕式与颁奖典礼。一张张奖状与证书颁发下来,我也拿到了一张Excellent Communicative Planning。回程时,拖着箱子,望着火车轰隆隆地开过来,此时的我对新闻业已有了一个真实、崭新的认识和理解。紧张的比赛是短暂的,而对于追求真实新闻报道的人士来说,在广大世界里的新闻学习与实践却是要吃实实在在的苦头的。领略了这个领域专业人士的一片赤子之心,也给参赛学生们潜移默化了一种质朴而有勇气的职业精神。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