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广大学生应对意外伤害的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能力,8月28日,我校邀请鼓楼区红十字会对2022级高一新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本次急救培训以“理论培训+实践操作”的形式开展。
上午,红十字会的老师们详细讲解了掌握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应急救护的要领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等内容。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老师们通过真人演示、模型操作,让学生积极参与现场互动。
下午,各班级进行了实操练习,在红十字会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下,学生们很快掌握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AED使用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学生感想
上午我们学习了应急救护培训知识。最开始我不以为然,直到下午亲自上手尝试,我才明白救助病人的不易。胸部按压、人工呼吸、除颤放电等多项操作必须做到准确无误。操作时同学们有的按压方式不对,有的口对口吹气姿势不对,有的除颤器使用错误,有的不管病人具体情况就实施普通救助方案……等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大家早已满头大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的生命既需要他人呵护,同时我们也承担着保护他人生命的义务。
——高一3班 耿朗晨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学习心肺复苏术以及AED(心脏除颤仪)的使用方法。红十字会的老师介绍,在中国每年都有60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可在我国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仅有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至15%,所以,普及救助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心肺复苏术:左手与右手相叠,手指交叉,用掌根处按压病人两乳头正中央,按压深度须达5-6厘米,每轮10次,接着先排除病人口腔异物,打开病人气道,嘴对嘴给病人输氧,这样五轮后,若还无反应,则使用AED,跟随语音提示操作。
这次活动十分有意义,让同学们掌握了新技能,能更好应对突发情况,希望学校以后多举办这类活动。
——高一6班 胡皓然
现在,在我的班级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不同于以往的笔试,教室正中正躺着3个人体模型,我们要对“他”进行心肺复苏,练习AED的使用。
上午,南京红十字会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急救理论讲解。她细致地为我们演示了心肺复苏的做法,体外除颤仪的使用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于下午的“实战演练”,我们都跃跃欲试。
然而,到了现在,我们才知晓其中的不易——面对连续的按压,许多同学到中途就很吃力,然而,老师要求我们再累也要继续,因为救人是一件严肃的事,不容半点马虎。
——高一11班 陈宇瞳
我一度认为救死扶伤只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听完上午的讲座后,我了解到,路人若突发疾病,急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这个时间,并不能让救护车及时到达。救死扶伤,与每人息息相关,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些基本急救知识。
从止血到包扎,从CPR到AED,每个操作过程,红十字会的老师们都进行了详细讲解,要求很高,我们受益匪浅。
——高一15班 申毅
双手紧握,用力按压胸腔,是为了心肺复苏;与同伴配合,使用AED,是为了防止猝死,抓住“黄金四分钟”。虽是在假人身上练习,我也似感受到生命的脉搏“01,02,03……”同伴也正紧张的连接除颤器,用专业的理论知识确定方位,指挥身边的群众离开并拨打120抢救,虽在脑中,却似亲临。我也配合着进行有节律的按压,最后得到了老师的赞扬。
这一日之所见所学,让我明白了救护人员从不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救人才被尊重,而是他们身上闪烁的坚持和勇气。
——剑桥高一2班 黄赢臻
在此次讲座中,我们学习了应对淹溺、火灾、地震、踩踏等事故的正确举措,重点掌握了现场心肺复苏(CPR)的步骤与体外除颤仪(AED) 的使用。这次讲座还纠正了我许多错误的急救观念——我今天才知道流鼻血时不能仰头。
下午,在资深医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操作标准的要求,分组完成了“现场心肺复苏”的实践考核,真切感受了急救病人的过程。
——中美高一2班 孙若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