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星期二上午,美术组进行了本学期第三次备课,郭楚娇老师主备了《绘画》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绘画中表现空间的基本透视方法与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并理解艺术家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方法创造出的各种视觉形象;在了解艺术家为了表达主观意图而采用的各种空间处理方式的基础上,能运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构建新的视觉形象,养成创新意识;通过借鉴或摹习的方式创作一张能反映一定个性与空间感的绘画作品,提高对绘画中体积、空间、明暗、质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郭老师由浅入深地梳理了教材,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具有空间感、体积感和质感的作品,首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对常规空间的阐述,通过分析理解教材范例中对常规空间及非常规空间的各种表现方法,然后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绘画空间表现的方法。接下来,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及教师精辟的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中物象的空间感、体积感和质感的形成原因,并在前一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多种不同表现空间的绘画方法。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重点理解绘画中不同的质感所表达的不同含义,拓展绘画表现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笔触的尝试练习和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中获得绘画的乐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反思与展示评价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绘画创作的热情及审美能力。
丁宁老师提出,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资源。例如:可以考虑让学生从错误中发现问题,自发寻找非常规的空间、体积的不同表现方法,在讨论中提出各自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