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课程教学处  | 学科教研
篮球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年轻教师的成长,关系到一个教研组,甚至是一个学校的未来,金陵中学体育组一直都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112日,有幸邀请到南京市姜玉华特级教师来我校进行指导,开展了一个高效、生动的篮球教材教法研讨活动,为我校篮球教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思维,在创新与传承中把握重点。

付国靖教师上了两节“跳步停球打板投篮”内容的篮球课。第一节课看完,大家针对本节课的每个环节开始讨论,首先具有多年带队和教学经验的王峰、张锦老师从技术的正确性、针对高一学生教学内容难度把握等方面发表了观点,之后姜老师全方位的给予指导,指出问题、解释原因、提出建议,紧接着付老师再上一节课,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练习方法和组织形式,增加练习密度、强度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教学方法更有效。在两节课的对比实践中求真知、探究篮球教学的奥秘。

IMG_2886

IMG_2887

IMG_2889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付国靖老师的教学反思

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锻炼学生体质,增强学生体能,塑造学生品格的任务,但现阶段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学生体质状况较差,体能较弱,不懂分享、缺乏规则意识,缺乏勇气和竞争的意识等现象。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现象也并不是我们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就能解决的,但体育课是现阶段大多数学生的救命稻草。上好体育课,责无旁贷。

金陵中学的学生每周能够上到四节体育课,如何发挥好四节体育课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上好一节体育课,备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和前提,每个人都明白备课的重要性,我校物理特级教师朱建廉老师,用“作始便巨,将毕反简”来形容备课,由此可见备课工作很复杂,但如果备课备的充分,那你上起课来将会事半功倍,游刃有余!体育课亦是如此,作为一名年轻体育教师,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这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如果没有备课,那你就无法得到反馈,也就无法进步。工作一年多的时间,我对体育课的备课也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不当之处,批评指正。

1.练习内容的延续性

一节体育课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其中,开始部分就包含了课堂常规和热身活动,基本部分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结束部分就是放松和点评。三个部分看似各为一体,但又是密切相关的。一节好的体育课,在课的开始阶段就会主动去想要引出基本部分的学习内容,而结束阶段则是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评价和针对性的拉伸放松。举例来说,准备设计一节“跳步停球篮下打板投篮”的体育课,首先,学生是已经掌握了篮下打板投篮的这一项技术,而跳步停球这项技术又是相对简单和完整的,不需要花费特别长的时间,那么这一节课的重点应该跳步停球篮下打板投篮这项技术与传球,或者是运球的结合练习,或者是在限定时间内的跳步停球篮下打板投篮的分组对抗。

那在这节课的开始部分时的热身活动时,我们就要有引出“跳步停球”这一技术动作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在学生的热身活动中自然地提出“跳步停球”,在热身活动中就已经将“跳步停球”这项技术学会。接下来就到了一节体育课的主体部分了,一节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正常会由3-4个练习内容组合而成,安排的顺序是由简单至复杂,难度逐渐提高,层层递进,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比较好,也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就拿“跳步停球篮下打板投篮”的体育课来说,基本部分的第1个练习内容是“习惯手运球一次跳步停球篮下打板投篮”,学生观看完教师示范后就可以分组进行练习,第2个练习内容可以是“不习惯手运球一次跳步停球篮下打板投篮”,难度有点提高,第3个练习可以是结合传球,学生接队友近距离传球跳步停球打板投篮,第4个练习可以结合小比赛进行,比如可以是半场左右两侧同时运球打板投篮比赛,限时或者是限定命中的个数来分组进行比赛。

2.保障学生的主体性

保障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课堂上更是如此,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本质的特征是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就是意味着要实践和体验,如果一节体育课教师牢牢的将学生抓在手中,一位的讲授,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没有保障的话,即使这节课教师设计的再合理,但也是一节没有思想的体育课。就拿“跳步停球打板投篮”这项技术来说,跳步停球的这个技术动作简单、完整,每位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示范,自主模仿练习3-5次也就能够学会了,并不适合分解教学和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练习。而基本部分的练习内容,且学生看完教师示范,听完教师讲解动作要点与练习要求后,学生就可以分组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就地解决问题,而并不是要在教师的统一口令下进行这样的练习。曾经有人说,体育课任何一个人都能上,是的,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正确的,因为哪怕没有体育老师,学生也是可以自发的进行体育运动,但此时学生掌握的运动技术是否正确,学习效率是否高效,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这时就是发挥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作用啦。从某种意义来说,体育教师承担着传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练习内容,控制适量运动强度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学习中有困难时提供帮助,传播体育精神的这样一个角色,可以说体育教师是每位学生的体育顾问。所以说,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起到的应该是辅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作用,而不是三军统帅的位置,凌驾于课堂和学生之上。

3.适当的竞争性

在体育课堂上,大家会发现,学生投入度最高,体育课的高潮阶段都会是在具有竞争性和比赛性质的练习内容上,体育课练习内容设置中,一般会在基本部分最后一个练习内容安排一个与本节课练习内容相关的小比赛。篮球技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大量研究表明,9岁(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就可以进行篮球全场5vs5的篮球比赛,而我们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篮球全场5vs5的对抗比赛依然是一锅粥的状态,毫无战术和规则。我们一直抱有这样的一个观念,那就是打比赛必须要达到能一定的技水平,水平太低就不能进行对抗比赛,其实,这种理念是不正确的,比赛前后学生的准备与反思,比赛对他们的规则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比赛中解决困难与争执的交流沟通能力,比赛中商量对策、为了获取胜利的团队意识,学生能够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而现阶段,我们这样的比赛活动相对较少,学生会为输掉一场至关重要的比赛而失去理智。这就显得在体育课上安排这样的内容是多么的重要,而且要成为一种常态化。

4.场地布置、队伍调动的简洁性、耐用性和安全性。

体育课特殊性还体现在它需要队伍的调动和场地器材的布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作为一节常态化的体育课,我觉得备课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去复杂化。队伍调动要简洁,场地布置也要简洁,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出。不要过分去追求形式化,队伍调动和场地器材的布置是为了促进体育教学,而不是一场秀;(2)变化少,能多用。在布置场地时,热身时练习时的场地布置,能够通过简单的变化、甚至是不变,再运用到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去,不能做完一个练习就要换重新布置场地,与其这样,不如就不运用器材了;(3)安全性。首先器材要安全,其次布置场地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来回方向,跑动路线等问题,不可出现跑动中学生迎面相撞等低级失误。

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就像是初成品检验回笼再出厂,需要我们去花费心思。对于我而言,工作的前五年,要坚持下去!!!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