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长:唐珂
组员:王旭辉 孙凯
11月27日上午第四节课,历史教研组全体同仁,在汇贤楼三楼心理活动教师,围绕王晨老师的课《小粉桥1号——回顾与展望》,开展了本月以来的第三次具体备课。
接着我们上一次备课后的约定,王晨老师提出了他设计的三个问题:
1.作为德国人,拉贝为什么会援助中国人,又为什么能救助中国人?
2.你认为该如何对待侵略者?
3.当你面临冲突和战争的时候,你该如何自处?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个人、中德关系的角度分析拉贝的善举。
第二个问题,从以直报怨和以德抱怨两个角度看。以直抱怨,即以法律手段惩治战犯,如东京审判,以德抱怨,即中国人,南京人以人道主义对待日本侵略者和战犯,南京是博爱之都。
第三个问题,当人来无法避免战争和冲突,你如果是交战双方,会怎样?如果你不是交战双方,而是中立方,又会怎样?
组内老师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意见,下摘录了一些主要的:
郑:要把这些问题一个个地梳理下来,力求完整细致,学生会怎么说,老师要怎么对答,都要准备好。
孙:讲解与参观要融合,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参观,要对学生有引导,学案要做好,事先发给学生,可以把问题下分到组,安排他们分组查资料,做好准备。
郁:最后一问要具体而准确,让学生明确,老师要好掌控。
唐:一定要有详案,学生参观的时候教师的讲解一定要干净、准确、到位,为此应该写稿子并背诵下来,做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在教案成熟的基础上出Ppt。
我们还敲定了一些具体事宜,如利用班会时间安排学生观看《拉贝日记》电影剪辑,12月11日(16周)再次试讲,12月27日下午上课,先中方后日方。地点是拉贝故居,要事先与它的负责人接洽好地点,把事情妥妥安排好。